湖北省汉川市:优化政务服务实现便民利民
近年来,湖北省汉川市以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全国试点工作为契机,以打造全省一流政务服务环境为目标,高标准搭建电子政务平台,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一体化建设,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切实简政提速,便民利民。
打造三级平台,整合服务资源。高标准开发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三大应用系统,建立起覆盖市、乡、村三级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市财政投入500多万元,全面加强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建成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全市所有乡镇和95%的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室),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格局。农村低保、临时救助、五保户供养等事项可由村级代办;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土地管理、农业服务、司法调解、财政惠农、用电办理、电视收费、新农合、农业保险理赔、资产评估代办等12类事项可在乡镇直接办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乡)”。许多村民高兴地说“过去办个证件,要跑到县城,费时费力,现在村里有了代办点,方便多了。”
开展“四减”清理,优化服务流程。大力开展“减审批事项、减审批环节、减审批时限、减审批费用”的“四减”清理活动,对全市现有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进行认真清理,编制《汉川市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86项,减少审批环节98个,缩短审批时限287个工作日。在此基础上,对确定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流程优化,逐项编制运行流程图、明确办理时限,并将流程和时限固化到软件系统之中,确保规范高效运行。同时,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用”等14类其他行政权力进行清理,核定合法职权3466项,统一编制对内、对外工作流程和廉政风险目录。
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按照“审批事项应进必进,审批职能归并集中”的原则,在市直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单位成立行政审批科,单位所有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到行政审批科,明确一名领导分管行政审批科并兼任窗口首席代表,授予其办件审批权、承诺件组织协调权、现场踏勘协调指挥权、并联审批签署意见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权等权限,整建制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楼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收费、一网式运行”。对一些审批事项少的部门,由服务中心设置综合审批窗口集中受理,相关部门实行动态、预约服务,限期审批办结。全市组建行政审批科34个,确定首席代表44人,窗口工作人员74人。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3.42万件,按时办结率100%,现场办结率100%,承诺件办理提速82.9%,群众满意率99.3%。
实施三重监督,规范服务行为。建立了集“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网上投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电子监察系统和远程电子视频监察系统,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均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利用电子监察系统,对各部门行政审批进行全程监控,每月以《电子监察简报》向全市通报监控情况;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在岗情况等实行有效监督;利用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对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电脑打印票据,通过收费编码全面实行电子控票。对行政审批收费未在政务服务中心缴纳的,一律视作“双轨运行”,严肃查处。通过对行政效能电子监察、服务行为视频监控、行政审批收费电子控票,有效遏制了行政职权事项“双轨运行”和“体外循环”的现象。
建立三项机制,创新服务理念。一是建立政务网上公开机制。在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务和村务信息公开专栏,与行政审批系统对接,政务办公相关信息直接同步到信息公开栏的对应目录,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立完善政务、村务信息主动公开、申请受理、保密审查、考核监督等制度,全市640个村(社区)实现村(居)务网上公开全覆盖。截至目前,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专栏发布政务信息13600多条。二是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服务质量评议和便民服务事项免费代办等36项制度,加强对中心窗口人员的日常监管。三是建立协调审批机制。制定了企业登记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设立了企业注册和工业企业项目落户“绿色通道”,推出了主动延时服务制、预约上门服务制、特事委办制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汉川市纪委 张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