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形成纪检监察政务微博“群效应”
宣传党风廉政建设不失位、直面社会热点不失语、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不失责。今年以来,四川省宜宾市纪检监察机关把政务微博作为解读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应对涉腐舆情、宣传工作成效、回应社会关切、密切干群关系的全新平台,构建了以市级为龙头、区县为主干、乡镇为补充的纪检监察政务微博群。截至目前,全市已开通纪检监察政务微博68个,其中市级1个、县区6个、乡镇58个、产业园区3个,“粉丝”10万余名,形成区域政务微博“群效应”。
“随着网络社交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以微博为代表的交流平台正在成为新时期的信息资讯中心和社情民意集散地。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直面新形势新挑战,敢于发声,不断加强政务微博建设。”宜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向辉礼说。
为提高纪检监察政务微博的公信力,该市出台相关规定,对政务微博团队搭建、信息发布、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指定“责任心强、熟悉网络、精通业务”的人员组成工作团队,负责拟发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发布内容除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前沿动态信息、最新廉政法规等外,还要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权威发布本级党政部门和纪检监察组织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动态,正面回应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该市制定的纪检监察政务微博工作细则明确要求,各微博每天要更新信息2条以上;一般诉求要在15天内办结回复;涉腐重大舆情按照《信访条例》等相关规定,在6个月内办结回复。截至10月31日,该市纪检监察政务微博群已发布纪检监察政务信息2518条。
为避免因命名不规范影响政务微博的权威性、可信度,宜宾市采取“统一平台”(确定“人民网人民微博”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政务微博平台)、“统一博名”(明确以“清廉地域名”或“清廉地域名机构名”为博名)、“统一申报”(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在人民网申请注册微博之后,由市、县纪委、监察局按管理权限统一上报人民网认证为官方微博)的“三统一”模式,有序组织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开通政务微博。每当有纪检监察政务微博注册开通,宜宾市纪委、监察局都及时通过当地媒体发布开通信息,引导市民广泛参与。
此外,该市要求政务微博管理员撰写博文时,在注意把握政务微博语言语境特点的同时,摒弃陈旧的、公文式语言,采用不打官腔的“网言网语”以及幽默诙谐的口语、方言,吸引更多网友参与互动。在农历节气、传统节假日,该市纪检监察微博群还将内容向群众生产生活拓展延伸,增加温馨的廉政提醒及假日提示,使“亲民微博”的面目凸显。(余继红 张勇)
短评:
管好政务微博要见真功
宣传党纪法规、播报反腐形势、回应热点事件、反馈群众举报、听取网民意见……四川省宜宾市纪检监察政务微博群开通10个月,“粉丝”已达到10万余名,成为沟通民生的桥梁、纾解民情的春风、温暖民心的火炉。
政务微博的成功运行,无疑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转变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今天,纪检监察工作不能停留在常规模式,而应坚持开门办纪检。要主动出击、查纠“四风”,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搞好预防、强化监督等。反腐倡廉离不开媒介的牵线搭桥,离不开政务微博这个网络平台。
开通微博只是第一步,管好微博才见真功。微时代,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更具多样性,表达方式更有隐匿性,嘴上不说网上说,已成为一种常态。这就需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政务微博实时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真正在疏导热点问题、引导舆论走向上快速跟进、有效处置。
微博所流行的话语模式,通常是言简意赅、话风朴实的表达,与刻板的文件语言、程式化的会议讲话不同。要想与网友有效沟通,纪检监察机关也应善于运用“微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话语体系,用“带着体温”的语气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从而达到消除戾气、化解质疑的目的。
搞好政务微博,没有制度保障不行。一些单位也开通过政务微博,但很快就销声匿迹,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保障不到位,有的对网友的问题不回复,或回复不及时;有的信息不经常更新,或不具权威性;还有的用语含糊不清,或语气生硬,等等。宜宾市纪检监察政务微博群之所以成为纪检工作创新的一个亮点,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建立健全了组织发布、内容更新、诉求回应、应急处理等制度机制,既提高了政务微博的公信力,又保证了运行管理的有序有效.(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