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市扎实开展“庸懒散慢拖瞒”专项治理活动
今年以来,山东省即墨市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推进行政审批提速治慢、精简下放审批治拖、主动服务企业群众、深化改革创新治庸、服务集中下沉治散、加强监督问责治瞒”五方面上下功夫,促使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在推进行政审批提速治慢上下功夫,打造重大项目绿色通道
该市通过对重点项目审批流程的研究梳理和再次优化,制定了《即墨市重点项目审批绿色快速通道实施方案(试行)》(即政办发〔2013〕36号),打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力促项目开工建设。在前期流程再造、并联审批的基础上,在坚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重点项目审批实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企业承诺、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工作模式,在市民大厅三楼设立3个绿色快速通道审批窗口,统一刻制并启用绿色通道审批专用章,根据绿色快速通道审批流程制定政府投资类、房屋建筑类、工业和服务业审批明白纸,并每个重点项目建立一套完整的审批绿色快速通道办理台帐。目前分别对昌盛日电、正望钢水新材料等22个青岛市重点项目86个审批环节,黄酒厂整体搬迁等31个即墨市重点项目进行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在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项目审批中,有关部门仅用2天时间完成现场踏勘并出具规划设计条件。项目方称,即使在审批速度比较快的成都,此类事项也至少需要5个工作日。
在精简下放审批治拖上下功夫,完善向功能区赋权工作
参照去年向经济开发区(蓝色新区)放权经验,该市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蓝村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的意见》,梳理确定下放指导目 录,通过直办、代办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向省级经济功能区和试点小城市(蓝村镇)事权下放,争取做到涉企审批不出园区(小城市),年底达到目录所列事项的 80%以上。另外,为确保功能区能有效行使审批职能,该市组织功能区承接队伍进驻大厅各窗口进行为期两周的一对一实践培训,每月组织相关窗口负责人不少于2次的上门服务,现场研究审批事宜,指导和规范审批档案。目前,辖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审批均在功能区完成。
在主动服务企业群众上下功夫,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结合全市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经济比重较大的实际,该市先后开展了两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大家谈”问卷调查活动,向企业、市场业户、大厅办事群众等发放调查问卷1400余份,收集问题及意见建议256条。在此基础上,该市研究制定了《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即政发〔2013〕14号),着重从提高行政效能、规范执法和收费行为、深化政务公开、中介组织监管、畅通服务渠道等五方面,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行“无扰工作日”制度,规定除安全生产等5种情形外,每月5-25日为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无检查工作日”。“无检查工作日”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企业及重点项目进行各类检查活动,同时建立完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联系点、企业反映问题督办等服务企业制度及推行涉企执法检查报批、报告制度等减少规范涉企检查和涉企收费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在深化改革创新治庸上下功夫,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实行市场主体资格与许可经营项目经营资格相对分离的登记制度。经梳理审查,市政府将267项许可经营项目不再作为市场主体登记的前置条件。鉴于工商信用平台需进一步健 全完善所有项目将分三批实施,制度采取市场主体在取得营业执照时即取得主体资格和一般经营项目的经营资格。市场主体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在领取营业执照后 必须向有关许可审批部门申请经营资格,取得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方可经营。实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和实收资本备案制。对注册资本(资金)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不限制和不审查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实缴出资额, 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予以注册资本登记,后期出资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凭银行资信证明办理实收资本变更登记,余额放宽至5年内缴足。实行宽松的市场主体住所登记制度。放宽市场主体住所使用证明限制。以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屋作为市场主体住所的,只要符合《物权法》规定,可以凭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住所使用证明办理注册登记。依法登记的专业市场内的经营者可以凭与市场主办单位签订的住所租赁合同办理注册登记。允许将同一地址作为多个市场主体的住所。市场主体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在本市同一行政辖区,允许市场主体的实际经营场所与住所分离,可不办理分支机构手续,仅办理经营场所备案登记。
在服务集中下沉治散上下功夫,建立城市管理服务“直通·联办”机制
为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效能,该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城市管理服务“直通·联办”机制。通过开发城市管理业 务平台,集矛盾排查调处、治安管理联防、行政执法联勤、社会服务集中等信息于一体,实现信息的汇总梳理、分类流转、核查处置、反馈确认的网上协同和电子监 察。同时建立市级“直通·联办”中心和街道分中心、村(居)工作站、责任人四级联动的实体性组织架构,通过业务平台实现有效连接,使各类问题、矛盾、隐患 能够快速有效处置,打造稳定、和谐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在加强监督问责治瞒上下功夫,做好投诉受理查处工作
10月19日,该市召开由全市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工作会议。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结合与会人员集中收看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门难进、证难办、脸难看”视频节目,对全市政府部门如何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志红宣读了《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促进投诉举报直通快办的意见(草稿)》,从完善规章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直通快办机制等方面,对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和“庸懒散慢拖瞒”专项治理活动作了具体部署。自治理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共查处行政效能投诉59件,其中青岛转办45件,自收14件,查实7件,批评教育 3人;调查群众来信和网络舆情8件,其中对工作中发现的个别单位或个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根据有关规定给予5人党纪处分,1人政纪处分,单位主要负责人 予以通报批评,并对该问题进行全市通报;通过《即墨行风在线》共受理问题1256个,受理群众投诉举报616件次,坚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即墨市纪委监察局 张建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