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德江县纪委“三督查”提速移民搬迁工作
贵州省德江县纪委、监察局在乌江沙沱电站德江县库区移民搬迁中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积极发挥监督职能,采取走访督查、驻点督查、跟踪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将依法搬迁、阳光搬迁、和谐搬迁进行到底。
走访督查,搬迁补偿是否透明。乌江沙沱电站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总投资92亿元,2006年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4月蓄水发电。工程库区移民涉及德江县6个乡镇47个村9841人,占整个库区移民的72%。截止今年3月16日,该县还有4个乡镇5616人未搬迁。3月17日,该县组织召开了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县移民搬迁攻坚动员会。3月18日,县纪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移民搬迁督查工作。会后,4个督查组纷纷进驻4个乡镇。在督查中,督查组将移民补偿情况列入重点督查之一。要求县移民局和各乡镇指挥部把移民搬迁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方式、后期扶持等政策,变口头宣传为制作手册,发到群众手中,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册。同时要求4个乡镇将经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审定的实物指标及补偿金额新标准,与彭水电站、思林电站安置标准对比列表张贴,彭水和思林电站的房屋补助标准砖混是616元/m2,沙沱电站德江库区是818元/m2,土地补偿彭水和思林电站是一次性买断,田19960元/亩,土13608元/亩,沙沱电站既可一次性买断,又可实行长补,每亩每年1247.5元,电站存在多少年就补多少年,并且每人每年还有后期扶持、产业扶持600元补助等。补偿标准清楚了,补偿金额明白了,减少了移民群众心里抵触,主动签了补偿明白卡和安置协议,从不愿搬迁变成了乐意搬迁。
驻点督查,干部包户是否尽职。4个督查组与4个乡镇指挥部通过对未及时搬迁的移民群众进行社情摸底,全面了解其社会关系,发现有42个单位的102名国家干部的亲戚涉及移民未搬迁。县纪委监察局及时出台《关于严肃全县党员干部有关纪律推进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与移民搬迁工作有关的4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和102名干部一律赴相关乡镇开展移民搬迁工作,实行对应包户,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非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任务未完成不得回原单位上班,任务结束后问题不得反弹。在3月28日前未能按期完成的,一律由县委主要领导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将工作情况纳入2013年绩效考核内容。并且4个督查组吃住在相关乡镇,实施全天候、蹲点式督查。坚持每天12点以纪委监察局名义下发督查通报、发送短信等形式,将移民搬迁情况向县四家主要领导和42个责任部门负责人进行通报。截止3月28日,共开展督查110人次,下发通报22期,发送督查短信1800余条,约谈干部5人,有力推动了搬迁工作。对于县纪委自身涉及的2名关系户干部,3月19日就率先搬迁结束,在全县树立了榜样。通过督促,全县102名包户干部及乡镇、村组共计320名干部动员亲戚朋友搬迁2860人,领跑了全县移民搬迁工作。3月29日,全县4个乡镇7个村5616人的搬迁工作全面结束,比省市的要求提前了20天。
跟踪督查,移民安置是否妥善。为让搬出的移民有家住、住得好,县纪委监察局跟踪督查移民安置是否妥善。截止11月中旬,全面督查了占地400余亩安置1341人的潮砥新集镇、占地600余亩安置1082人的长堡新集镇、占地121亩安置785人的望牌新集市、占地97亩安置542人的新滩新集市群众建房、入住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加快完善安置点的供水、电力、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使移民住房和配套工程同步建设,确保移民安心搬迁入住。对涉及异地搬迁的965人的城郊楠木园安置点和1147人的煎茶镇金三角安置点,重点督查相关乡镇是不是在这两个安置点设立了移民服务办事处方便和稳控移民,安置点工程进度如何,移民租房补贴是不是兑现等。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移民扶持政策及产业发展计划,通过种植、养殖、就近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使移民有依托产业、有就业岗位、有收入来源、有致富保证,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贵州省德江县纪委 安正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