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县以“三化举措”推进廉政教育
河北省安平县纪委在廉政教育工作中,结合本地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创新载体,拓宽领域,丰富内容,用清新活泼、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教育手段,促进反腐倡廉教育“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
以地方特色基地为平台,推进廉政教育“直观化”。
依托当地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四个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实现廉政教育“直观化”。依托台城村“两个第一”资源,创建廉政教育基地。
安平县台城村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县委”诞生地。县纪委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的基础上,投资10万余元,将台城村“两委”办公区及纪念馆打造成廉政教育基地,使之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廉政教育平台。县纪委每年“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新提拔领导干部到台城廉政宣誓;新党员到台城入党宣誓已成为“必修课”。现在全国各地每年前来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达到10余万人(次)。台城村“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已先后被省、市、县三级纪委命名为廉政教育基地,对于树立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弘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托南王庄“五亿农民的方向”纪念馆,创建勤廉教育基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安平县南王庄村王玉坤等三户贫农成立合作社,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五亿农民的方向”,成为全国五十年代农村合作化的“标杆”。九十年代末,王玉坤之子王晓勋退休后,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到南王庄村担任支部书记,将南王庄建成全县闻名的小康村、丝网专业村、文明生态村,被乡亲们亲切的称为“上校村官”。南王庄勤政教育基地利用“五亿农民的方向”和“上校村官”这两个宝贵资源,充实馆藏,规范展陈,健全制度,优化运行,每年对全县的科级干部及230个行政村的两委正职进行轮训,大力宣扬王玉坤和王晓勋“父子两代人,为民一条心”的崇高精神,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用自己无私奉献的业绩,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勤廉为民的光辉形象。依托县检察院大要案展示厅,创建警示教育基地。
安平县纪委联合县检察院从抓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以突出地方特色为着力点,以强化教育效果为目标,注重视觉、听觉、感觉综合效果,努力增强心理震撼和思想震动力度。将本县查处的二十余例典型腐败案件及部分全国有影响力的典型大要案例收集整理,制作成展牌,布置在警示教育展厅醒目位置。同时收集了大量的廉政书籍、影像视频资料。并投资六万余元,配置了声光电等高科技电子设备。县纪委规定新提拔领导干部任职前必须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并写出观后感交县纪委存入本人廉政档案。用发生在身边的违法违纪事实,向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教育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勤政廉政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防腐防变能力。依托县党校“党课大讲堂”,创建党纪条规教育基地。
基地建成后,县纪委每年开展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洁从政思想教育讲座;对乡村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洁自律、党纪政纪条规知识讲座;组织本县先进模范人物做先进事迹报告会;聘请执法执纪部门业务骨干举行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专题讲座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党课廉政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提高预防腐败思想防线。
以特色内容为“切入点”,推进廉政教育“形象化”。
用有本地特色的廉政教育内容,推动廉政教育“现象化”,提高廉政教育效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强化勤廉为民意识。 “学楷模、讲奉献,见贤思齐”。安平县纪委以本县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为“标杆”,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向全省先进模范“上校村官”王晓勋、“全国劳动模范”李兰珍、“河北道德模范”王小芬等同志学习系列活动。王晓勋、李兰珍、王晓芬等人既是省市的先进典型,更是安平的宝贵精神财富。利用生活在身边的典范进行勤廉教育,使党员干部深切感受到先进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感染力,在全县掀起学习先进楷模,争做王晓勋式党员干部的热潮。弘扬传统“孝德”文化精髓,浓厚孝廉尚德氛围。
安平县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厚重的人文底蕴,为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十四孝”中“乳姑不怠”的故事就发生在安平县,千百年来孕育出醇厚的孝德传统。县纪委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将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结合时代脉搏,为其赋予新的精神内容。通过开展“弘扬孝德传统,做廉洁奉公楷模”等一些列廉政教育活动,以演讲赛、图片展、表彰“十佳道德模范”等形式,树立“大孝孝于国、大忠忠于党、大德德泽民众”理念,大力营造孝德廉政文化氛围。如今,在这块土地上,“孝”字被廉政文化赋予了全新的内涵,那就是对父母之“孝”正在逐渐升华为对人民之“孝”,对党的事业之“孝”,即:公正廉洁,淡泊名利,恪守宗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
结合丝网特色产业,营造诚信守法企业文化。
安平县丝网产业具有500年生产历史,现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丝网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被称为中国的“丝网之乡”。安平县纪委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以“魅力网乡、廉洁安平”为主题,积极寻找丝网产业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树立“诚信守法、廉洁高效”的企业廉洁文化。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县纪委选择了二十八家规模以上丝网企业,创建党风廉政文化教育阵地,以歌咏赛、书画展、廉政展牌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打造安平特色的廉政防腐线,努力创建“丝网、法网、互廉网、网廉天下,党风、政风、廉政风、风清气正”的丝网廉政氛围。以特色教育方式为“抓手”,推进廉政教育“具体化”。
通过“学看”教育,树立“三大对象”廉政意识。首先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突出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西柏坡革命圣地、台城村《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南王庄“五亿农民的方向”纪念馆勤廉教育基地、县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等处参观。学习观看《永远的巴山红叶》、《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报告》及《王怀忠的反面人生》等影像宣传资料,通过“学看”教育方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其次是对公职人员突出党纪政纪法规条例教育。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开展以廉洁奉公为中心内容的学习周、学习月活动,不断增强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依法办事观念。举办纪检干部培训班、农村支部书记、村长廉政培训班、对全县副科以上干部进行党纪条规考试测验等活动已经成为每年的“必修课”;第三是对广大群众突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主要采取文艺演出、播放电教片、举办书画展览等形式,寓教于乐,创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教育氛围。通过“普及创新”教育,促进廉政文化教育“大众化”。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把廉政教育与机关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民俗文化融为一体,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产生一种互动效果。通过建设廉政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广场、农村廉政文化墙,校园廉政文化征文比赛,社区廉政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使群众广泛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近年来,安平县纪委多次组织举办《清风颂》廉政文艺晚会,创作了小品《县长夫人》、《大年三十》,快板《金色的葬礼》,散文诗《公仆之歌》等一批廉政文艺作品。连续举办了五届反腐倡廉书画及成果展,参展作品达2000余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通过“点面”教育,增强廉政文化教育辐射效果。安平县近年来注重示范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先后建立了8个廉政文化建设示范村、6个廉政文化观摩示范单位、4个廉政文化样板社区、2个廉政文化示范学校,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导带动作用,使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将廉政文化建设打造成安平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安平县纪委 玉海慧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