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清镇市“三管”齐下破解群众办事“三难”
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大力支持下,清镇市政务服务中心秉承“高效、便民、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以“打造阳光政务”为使命,以“效率大提高、效能大提升”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拓展平台、优化管理、延伸服务,破解群众办事“三难”,不断促进政务服务工作提速升级,努力推动阳光政务上水平、上台阶。
搭建“四级”平台,完善运行机制,破解群众“门难进”
本着便民、快速、高效原则,不断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政务服务便民利民工作机制。一是搭建 “四级”平台,构建全方位政务服务体系。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形成了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和村(居)便民利民服务站、村民小组便民利民服务点为支撑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截止2013年10月,全市9个乡(镇)、5个城市新型社区、219个村(居)、 1698个村民小组均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务机构,实现全市政务服务全覆盖。二是探索“放权下沉”机制,促进政务服务便民提速。充分利用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优势资源,探索“放权下沉”工作机制。2013年4月,清镇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中心与5个新型社区服务中心联网办公,通过主管部门充分授权,将涉及民生、具备可操作性的老年证、就业失业证、小额担保贷款3个服务事项“下放”到社区服务中心办理,并纳入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进行管理,逐步实现审批事项下沉,方便群众办事。运行以来,已受理事项237件,取得良好效果。三是拓展服务事项,延伸服务功能。全市清理下沉服务事项47项,乡(镇、社区)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延伸应有尽有服务事项,为老百姓最大限度提供方便,最大限度保证老百姓要办的事基本上都能在乡镇、村(居)办理。需要到市级政务大厅办理的事项,由乡镇干部全程为老百姓代办,有效减少了老百姓“多头跑”的现象,拉近了群众和党委政府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严格考核排位,注重群众评议,破解干部“脸难看”
围绕“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服务理念,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强化大厅规范化管理和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一是推行考核排位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完善政务服务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政务服务大厅、乡(镇、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中心、村(居)便民利民服务站、村民小组便民利民服务点窗口人员的管理培训、日常监督、检查考核。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部门实行季考核季排位,每季度由市纪委监察局、第一纪工委监察分局、政务服务中心对政务服务工作考核排位后三名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务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吃拿卡要”、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发生,有力促进“阳光政务”。二是推出“五大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五大特色服务”即:即绿色通道服务、诚信服务、上门服务、一次性告知服务、延时服务。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先后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评定“诚信窗口”53个,为投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38次,上门服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0余件,为近万名电话咨询、现场咨询的群众提供了一次性告知服务,实行“并联审批”为1311户群众办理建房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办结服务,对群众在大厅办理事项实行延时服务,确保群众来办事、好办事、办成事。三是开展万人评议活动,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对“四级”政务服务平台窗口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服务对象、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开展评议活动,就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进行量化打分。定期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便民利民服务座谈会,听取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窗口、部门、乡镇存在的问题,由市纪委下达效能整改通知书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2013年,清镇市政务服务大厅在贵阳市万人评议活动中荣获贵阳市纪委监察局“优秀大厅”称号。
创新监督模式,促进提质增效,破解群众“事难办”
清镇市全面启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管工作后,为全力推动对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该市借助纪检监察统管力量,创新监督模式,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一是“一局多中心”强化监管。明确第一纪工委监察分局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市政务服务中心、乡(镇、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税费办理中心、招商项目代办服务中心等政务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确保政务服务廉洁高效。二是创新预警监控机制,促进规范运行。建立了具有廉政风险防控、实时监察、预警纠错、投诉受理、统计分析、绩效评估等功能的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将政务大厅窗口单位业务数据纳入系统管理,通过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自动对办理过程实施监控,实现了政务服务全程监控。建立手机网上预警告知短信平台,对超时限产生预警、黄牌、红牌事项,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反馈和提醒,增强行政监察力度。启动手机网上预警告知短信平台以来,对相关办理事项及时进行预警提醒14次,督促窗口部门及时办理,确保政务服务“零”黄牌、“零”红牌。三是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强化“三项清理”(应进审批事项清理、应进单位清理和科长进驻清理)。督促相关部门完成行政审批、非行政许可、服务事项清理330项,督促43个部门247项审批服务事项入驻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对外服务窗口61个,进驻人员68人,实现应进必进。通过增设税费办理中心,实现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实现税收达10亿元。四是加大对行政审批事项“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的监督检查。为确保政务服务大厅正常运行,有效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清镇市加大对进驻大厅窗口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监督检查,对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办理“林木采伐证”“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对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对生态文明建设局进行全市通报批评。
2013年1月-10月,共受理各类业务45.8万件,办结45.6万件,办结率为99.56%。平均办理时限1.06个工作日。1至10月,共收到群众反馈意见3112条,其中满意3111条,不满意1条,群众满意度达99.97%。(清镇市纪委 龚松 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