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利用典型腐败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利用典型腐败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建设警示教育基地、剖析违纪违法案例、开展职务犯罪庭审现场教育、开设警示讲堂等,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领导干部引以为戒、防微杜渐。
整合资源,建设警示教育基地
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整合资源建设警示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是建设市县两级教育基地。先后建成宁波市警示教育基地和市公安局、奉化市、宁海县、北仑区等两级基地,这些基地通过实物展示、宣传图板、场景演示、声光电系统等传统形式和科技手段,使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二是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突出重点,分期分批组织市管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防范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拟提任的党员干部和新入职的公务员到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宁波市公安局不仅安排全市万名公安民警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还先后组织6000多名民警家属到基地接受教育。
三是发挥好综合警示作用。宁波市各地各部门运用本地本部门的网站、自办刊物和内部简报等平台,刊发党员干部及家属的观展体会,加强交流,发挥综合警示作用。
深入挖掘,剖析违纪违法案例
近年来,宁波市查处了市公安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贺富昌案等18起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重大腐败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宁波市纪委、监察局深入剖析这些典型腐败案例,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一是提前介入“同”分析。每查办一起腐败案件,采取查办案件与剖析研究案件同步进行的办法,宣教室工作人员提前介入,与专案组人员多次沟通,了解掌握案件细节。
二是全程跟进“深”挖掘。通过查阅案卷资料、与违纪违法人员谈话、采访办案人员以及实地走访案发地干部群众等方式,对涉案人员的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和违纪违法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了解。
三是深刻剖析“出”精品。在掌握大量案件资料之后,宣教室人员对案件主要特点及其危害、案件发生的原因及教训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撰写案件剖析材料,编辑印制教育读本,免费发放到各级党组织,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提供生动鲜活的警示教材。
四是深度加工“扩”受众。把部分典型腐败案例拍摄制作成警示教育片,运用警示教育片开展生动、形象、直观的警示教育;把部分典型腐败案例分析在《党风文汇》上刊登,编写《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案例选编》等,发放给基层党员干部,创新警示教育载体,扩大警示教育受众。
以儆效尤,开展职务犯罪庭审现场教育
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重要岗位党员领导干部到市县两级法院职务犯罪庭审现场参加旁听,通过现场旁听、视频同步旁听观看庭审过程,收到以案释法、以法析案的效果。
一是建立旁听庭审制度。协调法院建立健全旁听庭审制度,对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筛选,针对不同庭审对象,组织相应教育对象,依托法院庭审这一特殊平台,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先后组织由35个单位推荐的170余名重要岗位处级领导干部,赴江东、北仑、鄞州等法院参加职务犯罪庭审旁听。旁听干部表示,这样“零距离”的警示教育令人印象深刻,给他们敲响了警钟。今年以来,各县(市、区)组织2万多名基层干部旁听本地职务犯罪案件庭审,“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
二是创新旁听庭审方式。慈溪市、北仑区等地纪检监察机关创新法庭审判旁听警示教育方式,建立“廉政导庭”警示教育模式,增强警示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廉政导庭”,即先由公诉人介绍基本案情、庭审基本程序等,然后让旁听人员通过庭审旁听获取感性认识;庭审结束后,公诉人组织旁听人员座谈交流,进行点评,解答疑问,实现互动式旁听警示教育,让旁听的党员干部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接受警示教育。
三是延伸旁听庭审效果。旁听不仅要听,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让党员干部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旁听庭审结束后,各单位组织旁听干部交流讨论、撰写旁听心得、自查风险隐患,延伸旁听庭审效果。通过深入剖析案情,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从庭审的职务犯罪中吸取教训,深刻理解职务犯罪的特点、性质及其危害,从而做到珍惜岗位、审慎用权。
综合分析,开设专门警示讲堂
一是建立专业团队。在市级层面,从全市纪检监察、政法等系统,选拔64名热心反腐败警示教育并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组成“清风讲师团”,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在县区层面,例如海曙区组建由纪检监察、法院等单位业务骨干为主的“海纪大讲堂”,对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各社区党员干部开展互动式、点播式的警示教育。
二是做精警示案例。不管是市级,还是县区的警示讲堂,都在典型腐败案例汇集、选编、分析上下足功夫,汇集各地、各系统腐败案例,分门别类、综合分析,建立市县两级典型腐败案例数据库。例如海曙区建立了由12种、100多个典型腐败案例组成的数据库,基层单位可以提前一周预约,点播授课内容,区纪委、监察局根据具体时间和点播内容,安排专业人员以送课程下基层的方式,上门开展警示教育。
三是提升教育质量。市纪委、监察局经常召集讲师团成员,召开案例分析会、集体备课会等开展警示教育经验交流;每名讲师团成员上报授课主题、PPT课件等内容,根据讲师团成员授课主题,细化授课适宜对象,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分岗的施教机制;共享讲师名单、授课主题,根据授课时间、教育需求进行菜单式预约点播。今年以来,宁波市“清风讲师团”共授课300余次,全市3万余名党员干部受到警示教育。(朱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