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持续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整治行动 严惩损害群众利益者
干部参与稀土非法开采、违章建筑骗补、投资入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江西省赣州市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纠治违纪行为,查办大案要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与群众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抓住群众最不满、最关切、最盼望解决的问题,大力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干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以及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说。
今年1月至9月,赣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初步核实违纪违法线索670件,同比增长14.14%;立案531件,同比增长17.48%。
构建民意反映长效机制
“行政审批程序仍然较为繁琐。”
“有的公款吃喝从‘地上’转入‘地下’。”
……
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赣州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形成收集、采纳群众意见建议的长效机制。
从2010年12月开始,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组织全市9.3万名干部结对帮扶228万户群众,实现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两年多来,全市收集群众诉求、意见52.01万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1.51万件。
在全市统一开通“96333群信通”综合服务平台,24小时受理群众来电、来信,做到集中受理、分级承办、限时反馈。一年多来,受理群众诉求4万多条,群众满意率达91.8%。
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委局领导领题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316篇调研报告。
创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实行统一窗口、统一受理,明确信访室负责统一受理本机关各类信访举报,使信访举报渠道更加畅通、规范。
聘请31名特邀监察员,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重点企业代表中聘请了1889名发展环境监督员,近两年来监督员反映具体问题和建议2300多个。
失职渎职:坚决追责
针对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赣州市多管齐下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征地拆迁中,部分公职人员和群众抢建违章建筑骗取补偿款和安置房,部分拆迁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规给予补偿安置、收受贿赂。市纪委会同有关部门查处了章贡区政协原副主席、统战部原部长刘某等10人涉嫌失职渎职、受贿、贪污案件,追回被骗取的安置房37.31万平方米,累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20亿元。
赣州稀土矿产资源丰富,2010年前,稀土非法开采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个别干部参与非法开采经营活动。对此,赣州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项整治,对矿业监管部门的履职情况加强监督,对公职人员失职渎职、违纪从事矿业活动严肃查处,有力遏制了非法开采行为,稀土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仅今年1月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立案查处有关案件23件,涉及25名干部,1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干部入股:坚决清退
近期,安远县委原书记邝某因包庇纵容亲属参与稀土非法开采等问题被立案调查。
为防止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损公肥私,与民争利,赣州针对干部投资入股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对干部参与非法集资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查办了于都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贪污、受贿一案。
着力整治干部参与果业经营问题,明确要求干部不得再参与新办果园,并坚决纠正了低价租山、工商企业借机圈地等问题。
着力整治干部参与经营娱乐场所的问题。市纪委协调督促公安、文化等部门认真履职,加强监管。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坑害群众:坚决查处
民怨所指,法纪所向。
赣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彭光华说:“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就是要找准定位,突出主业,严肃查办案件。”
在今年开展的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中,把涉及卫生、民政、教育等领域的18个民生资金主管部门所管理使用的52项250亿元资金全部纳入检查范围。截至10月30日,已纠正违规资金2.55亿余元,处理违规违纪人员215人次,其中移送司法机关4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人。
针对少数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等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突出问题活动。全市排查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各类项目共计1741个,查处涉案人员190多人,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件,1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孔刃非 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