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转作风全市“总动员”
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徐家湾乡政府出现了这样一幕:一群人敲锣打鼓,给乡里送来了“勤俭节约,服务百姓”的锦旗。原来,是乡政府把省下的十几万元“三公”经费投入到了道路整修和河道治理工程中……
从今年5月开始,三门峡市开展了以“正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为主题,以整治奢侈浪费之风、庸懒散软之风、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促进党风、政风、行风转变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三促”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徐家湾乡政府就是在这一活动中,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民生工程的。
经过半年多的集中整治,全市明察暗访945次,查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奢侈浪费问题49起;查处违反工作纪律等庸懒散软问题102起;查处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问题55起,清退、纠正教育和医疗领域违规违纪资金251.8万元,收缴违纪资金38万元。
引导群众参与
“开展‘三治三促’活动,不仅是对各级各单位党风、政风、行风的一次集中检验,也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重要考验,必须扎实有效。”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说。
为此,该市在媒体开设专栏,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立活动专题网页,方便群众了解活动开展情况。一名张姓市民通过网上举报信箱反映,市区文明路东段下午下班时间,商户随意摆摊影响出行。接到举报后,城管执法人员第二天就赶到现场查看,与商户协商采取避开上下班时间经营的办法,及时化解了矛盾。
邀请群众参与评议。三门峡市在活动中组织民主评议,采取纪检监察机关评议、干部职工评议、社会人士评议相结合,按3:3:4的比例计算综合评议分值,其中社会人士包含社区普通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个体经营人员等2400名群众代表,确保评议结果客观真实。
活动的重点和亮点,就在于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三门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吴云说:“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能否让群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在“督”和“查”上下功夫
三门峡市灵活运用巡查督导、明察暗访、追究问责等抓手,把着力点放在监督检查和查处追究上。
巡查督导下狠劲。“招待费为何不附接待审批单和菜单”、“请解释一下这项车辆维修费用的具体维修项目”……市、县两级纪委成立50个巡查督导组,集中近2个月时间,对各地区、各部门进行巡查,着力发现党员干部是否存在以权谋私、奢侈浪费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巡查督导共发现问题1349个,提出整改建议1406条。
明察暗访高密度。市、县两级组建23个由纪检、公安、税务、工商、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明察暗访组,严查庸懒散软问题,让不正之风无所遁形。灵宝市公安局某交通协警冒充正式交警上路执勤乱罚款,被暗访组逮个正着。带班领导和主管领导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警告处分。
制度建设提升活动效果
三门峡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对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办法》等,逐步完善推进作风建设配套制度,为活动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全市各地区、各部门也注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渑池县启动公务费用支出超总额控制临界指标自动预警报停机制,实现县财政及监督部门对各单位公务费用支出的电子化监督和实时查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出台“十个不准”和加强作风建设“八个严禁”制度,推进部门作风纪律转变。
针对发现的问题,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一把手,向他们通报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下发《整改建议书》。约谈结束后,通过跟踪问效或回访等方式,对约谈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三门峡市全市会议费支出同比下降40.89%,“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0.2%,“四风”问题有明显好转,党风、政风、行风明显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