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介入早处置 上海专项治理反腐倡廉突出问题
规范公务员离职后从业行为,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开展专项治理,针对案件查处中发现的国有企业土地监管漏洞及时开展土地专项检查……近年来,上海市围绕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坚持早介入、早处置,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针对群众反映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09年初,有群众反映上海市某区税务局的一些干部,在离职以后到区税务师事务所任职、入股,并领取高额的薪酬和红利。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并且要“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下决心从制度上得以改正。”
上海市纪委市监察局立即牵头协调市公务员局等相关部门,一方面就“如何规范公务员离职后的从业行为”开展调查研究,另一方面组织全市各区县委办局进行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上海市从长效管理入手,出台规范公务员离职后从业行为的若干规定。《若干规定》明令禁止了公务员离职后经商办企业的四类行为,一是到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营利性组织任职;二是在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营利性组织投资入股;三是从事、代理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有偿中介活动;四是从事、代理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其他营利性活动。同时规定,公务员在离职后,禁止到原管理和服务对象的企业、中介机构任职或投资入股;禁止到原任职单位打招呼、托关系,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
针对公务员离职后从业行为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不仅纠正了一些干部离职后违规从业行为,同时也为公务员离职后从业划出了一条纪律红线,对于防治“权力期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类似的专项治理工作在高校和国企领域也没有留下空白。
2011年,上海市教卫纪工委在全市32所高校(单位)开展了高校领导干部兼职取酬问题专项清理工作,对确实存在违规行为的作出“限期辞去职务”、“立即退出股份”、“手续办理期间停止取酬或向组织上交酬劳”等处理意见。
2012年,上海市国资委针对一些企业领导人员在垂直兼职问题上存在的兼职过多、监管软弱、兼职取酬,甚至以权谋私触犯法律等问题,对市管国有企业及下属二级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垂直兼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国资委出台对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垂直兼职加强监管的意见,对兼职范围、兼职程序、兼职任期、薪酬规定、履职考核、监督检查等作出规定。并且,为妥善处理好兼职与廉洁从业之间的关系,意见明确规定“垂直兼职的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其薪酬、津补贴、福利费、交通费及任何其他收入,均由其任本职企业按规定确定和发放,不得由兼职企业确定和发放,不得擅自在兼职企业领取薪酬或任何其他收入”,“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下属企业兼任重大创新项目负责人、经批准成为激励对象的,激励由任本职企业实施”,将“兼职不取酬”、“不得自定薪酬”等思想贯穿始终。
针对具有一定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持之以恒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清除腐败的“灰色地带”
过去有的党员干部将公务活动中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简单地看作人情往来,不认为是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有的党员干部存在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认为这是普遍现象,不以为意。对此,上海市纪委决心花大力气对这一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让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警醒,自觉远离腐败的“灰色地带”。
2011年,上海市纪委在全市开展了专项治理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工作。为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效,上海市纪委专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专项治理工作要按照“正面教育、提高认识;依纪依法、宽严相济;标本兼治、规范管理”的原则实施。同时,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规定,明确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的“四条禁令”。经过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组织抽查、总结规范等四个阶段的工作后,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党员干部抵制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行为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收送购物卡现象明显减少,主动上交金额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在开展专项治理过程中,全市共有16870个领导班子专题进行研究,组织专题学习人数达363018人;仅自查自纠阶段,全市共有14732人主动上交礼金礼券购物卡3782余万元。
抓住重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开展专项治理过程中,上海市纪委紧紧盯住自查自纠阶段“零申报”的“三公”部门、群众来信有反映的和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认真进行复查。同时,坚持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同步推进,先后制定了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的若干规定、礼金礼券购物卡上交登记管理办法、对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行为的处理办法等三项制度,形成了上海市治理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为了防止专项治理工作“一阵风”,2012年,上海市纪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复查整改“回头看”工作。今年,上海市纪委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契机,进一步巩固专项治理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工作成果,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市纪委在每个重要节点都坚持开展监督检查,重拳出击狠刹奢靡之风。
针对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2010年4月2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原副总裁范宪贪污、受贿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是近年来上海市查处的发生在国资系统的一起重大案件,而范宪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正是在市国资委清理投资入股专项工作中被发现的。
2008年下半年,上海国资系统在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层面的企业领导人员中开展了投资入股专项清理工作,随后又把专项清理工作向出资监管企业的下属国有企业进行延伸。
对于清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投资入股,上海市国资委态度坚决,明确表示“自觉清退投资股份,自觉纠正违规行为,是贯彻廉政准则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的要求,没有任何理由,没有情有可原,也没有下不为例,这是原则、是纪律。”据统计,至2010年6月,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共有775人次的各级企业领导人员清退了在141家下属企业或关联企业中的入股股份,涉及投资金额1.68亿元。在这次专项清理工作中,上海市国资委不仅查处了长江计算机集团原董事长焦自纯、华谊集团副总裁范宪等一批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重大案件,同时还对少数领导人员投资入股问题进行了查纠,组织处理12人,有4位领导人员因不愿清退所持股份而辞去职务或被免职。
“土地”,范宪案的又一重要关键词,也是容易触发腐败问题的“雷区”。上海市国资委从范宪案中深刻反思国有企业土地监管存在的漏洞。
2010年,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开展了国企土地专项清理,全面摸排企业土地的面积、性质、位置、使用状况,查清了国有土地的底数和风险点。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上海市国资委研究制定了《国有企业土地集中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国有企业土地管理制度,实现了土地权证、土地抵押、土地出租、土地流转由集团统一集中管理的“四个集中管理”;运用“制度加科技”的思路,建立企业土地运行在线监管平台,动态汇总企业土地信息以及权证管理、转让审批、出租、抵押等情况,并定期形成监管分析报告;健全企业土地运行监督机制,把企业土地存量和状况报表纳入国资年报,实行土地重大事项申报制度。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堵住了土地监管漏洞,也筑成了一道道廉政“防火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