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让村社事务洒满阳光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街道三叉社区部分居民联名反映,对个别居民在股份经济合作社中享受的股东资格存在质疑。“必须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三叉社区纪委和居监会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在对16名居民的股东资格进行取证、核实后,召开社区全体股民代表会议,由社区党委书记当场宣布核实结果。
完善社区纪委和居监会组织,充分发挥居民群众民主监督作用,是江干区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如今,该区探索的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民主公开为途径、以权力监督为重点的基层管理模式正让村社事务洒满阳光。
“软任务”变“硬指标”
如何找准工作抓手,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江干区今年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明确了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我们将全年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细化为集体资产租赁管理、居监会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20余个具体项目,通过明确工作责任、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软任务’转化为‘硬指标’。”江干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施华淼介绍说。
为确保“硬指标”落到实处,该区在全区党委建制社区均建立纪委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村社纪检干部派驻工作制,通过派驻镇街机关中层干部到联系村社担任纪检组长,进一步健全社区纪检监察组织网络,加强工作督导和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务公开”全覆盖
“征地拆迁后,村级集体资产的量化、股改等工作以及10%留用地的使用和收益情况都要及时向居民公开”。这是江干区今年开展的“进万家门、访万家情”活动中,彭埠镇七堡社区的一位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
前不久,根据活动中收集的意见建议,江干区纪委牵头相关部门修订完善了全区居(村)务公开目录,将群众关心关注的10%留用地出租管理和收益情况、集体资金资产的管理使用、拆迁补偿等纳入公开目录,修订完善后的公开目录共包含6大类44项内容。
为进一步扩大公开的覆盖面,江干区近日还整合党务、居(村)务、财务“三务”公开信息,建立了华数电视“三务”公开信息平台,让公开信息通过有线电视进入全区千家万户,实现全覆盖。
采荷街道今年专门建起普通党员信息库,凡是街道党工委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均结合党员专业特长,在信息库中采取“按需选择”“抽签选择”的方式,选定在街道居住的普通党员进行旁听。这些普通党员同时也作为党内重大事务监督员,对会议决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截至目前,采荷街道党工委共邀请普通党员参加会议旁听200余人次,提出问题建议53条,反馈满意率达100%。
产权交易“进笼子”
据统计,去年,江干区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04亿元,签订各类承包租赁合同4000余份,涉及资金7.3亿元。集体“三资”管理尤其是集体资产租赁经营成为近年来农村信访矛盾的焦点和腐败易发多发的高危地带。
针对这一实际,江干区采取“制度科技”手段,加大监管力度,有效破解难题。
围绕村级集体“三资”经营管理,该区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监管与服务体系,将全区4个行政村、49个撤村建居社区的村社集体产权活动均纳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运作,采取公开招标、公开拍卖、挂牌竞价3种方式,统一实施村社集体产权“进笼子”交易。在今年2月的一起交易中,笕桥镇明桂、东港社区2万余平方米商铺使用权出让总金额比预期增值7%以上。
针对合同签订不规范、租金未及时收缴等可能导致资产流失的问题,江干区建立“集体资产租赁智能化管理系统”,要求全区各村(社区)在对集体资产、经济合同等进行全面清理、核准无误后,将所有合同信息全部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向镇街及社区(村)负责人、具体管理人员、居监会成员等开放浏览权限,形成多重监控网络。(张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