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以“圆桌会”形式培训乡镇纪委书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举办了为期5天的全区第二期乡镇纪委书记培训班,来自14个市、77个县(市、区)的85名新任乡镇纪委书记参加培训。与往年不同的是,广西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实现“六大转变”,使培训主题突出,会风清新,学风浓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开班形式上,变“主席台”为“圆桌会”。自治区纪委、监察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反对“四风”,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把以往开班式领导坐主席台、发表讲话的习惯做法,改为圆桌座谈会的形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石生龙出席并和学员座谈。学员围绕如何当好乡镇纪委书记、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内容畅所欲言。自治区纪委领导与学员进行“一对一”交流、互动式沟通,深受学员欢迎。
在内容选择上,变“全多散”为“抓主题”。改变以往培训内容“求全求多”的理念,按照“精炼、管用”原则,结合乡镇纪委书记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这个主题展开,采取课前调研、小组研讨、撰写体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学,带着体会回”。课前调研期间,参训的乡镇纪委书记通过征求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认真思考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0多条具体对策。
在学员选派上,变“大轮训”为“精选派”。一方面,认真核实新任乡镇纪委书记参加中央、自治区、市、县(市、区)四级纪委举办的培训班情况,确保不漏一人;按照市、县(市、区)分级培训和选派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学员名单,确保人员到位。同时,委托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举办了3期广西乡镇纪委书记专题培训班,选派200名近两年新任乡镇纪委书记参加,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履职能力。另一方面,注重调配学员结构,将不同地区的学员合理安排在一起,方便其交流工作经验。
在课程设置上,变“单一型”为“集约型”。把政策理论板块、纪检监察业务板块、领导能力与素养板块结合起来,借助优质资源,精心设置课程。既设置了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执法效能、党风政风监督、宣传教育等纪检监察业务课程,又安排了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精神、新思路、新部署、新要求等理论课程。专门邀请自治区纪委、监察厅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保密局的有关专家,结合实践为学员授课。
在培训方式上,变“满堂灌”为“大家谈”。加强教学互动,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中心,通过学员现场提出问题、现场组织研讨、现场予以解答的方式,让全体学员参与其中。培训班共组织8次授课,安排“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分组研讨会,举行“开班第一课座谈”和“出台制止基层干部‘走读’现象文件征求意见座谈”等座谈会,并组织了1次现场教学和1次学习体会交流活动。既有课堂讲授,又有讨论交流等,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纪律要求上,变“提规定”为“严管理”。改变以往只是提出规定,不注重严格管理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做到“四个严格”:严格执行学习培训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勤俭办学规定,严格执行加强教学管理规定。自治区纪委、监察厅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压缩培训开支,取消培训班集体合影,在学员餐厅倡导“光盘”行动,反对铺张浪费。对学员提出了“四个不准”:不准用公款相互宴请和搞集体娱乐活动,不准接受和馈赠礼品及土特产等,不准成立任何形式的联谊会、同学会等组织,不准以对口走访、集体调研等名义互请旅游。(记者 莫鸿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