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查“三公”访节日作风
“根据加强元旦春节期间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我们向你了解一些情况,这是本次访谈的主要内容,请你看一下。”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残联的会议室里,苏州市纪委工作人员把一张“个别访谈记录内容”清单递给了该单位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这标志着该市2014年元旦春节作风督查活动正式开始。苏州市纪委负责人介绍说,此次督查活动内容是检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纠正“四风”情况,其开创了该市作风督查的三个“第一”:第一次检查单位财务支出,第一次针对作风建设开展个别访谈和约谈,第一次向媒体开放检查过程。
查什么——钱花在了什么地方?
被检查单位花的每一分钱,都必须从国库走账,所以查该单位的国库支出,就能查出是否有公款购买节礼情况。
基于此,苏州市纪委、监察局与市委办、市政府办、财政局、审计局、国资委等部门联合行动,成立6个督查组,每组分别由专业财务核查小组和个人访谈小组构成。第一次督查单位共18家,占苏州市级机关预算部门的20%。该活动从今年元旦开始并将持续到春节期间,最终实现预算单位全覆盖。督查中,由财务核查小组的成员提取被检查单位的国库支出记录,发现需要跟踪的项目,这些项目会成为之后的个人访谈和财会检查中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国库开支记录中,汇往酒楼饭店、商场、礼品公司、通讯运营商、各种办理充值卡业务公司的开支都要被重点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就被列入追踪项目。在此次督查前,市纪委、监察局对检查人员组织了专门培训。来自市财政局稽查大队的骨干对可能发生违规行为的地方进行了详细介绍。下属单位的账目、汇往所谓“培训中心”的钱、会务支出中的“其他”项目、“培训”支出,都是可能隐藏问题的角落,此次督查就是要对这些角落来个大检查。
在对某单位的国库支出账目检查时,财务审计人员发现有一笔34.6万元的款项作为商业保险费汇入了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的账户。“这笔保险费会不会是该单位的隐性福利呢?”财务审计人员将此问题列入需要追踪的项目。在第二天的个别访谈和票据审计中,检查组成员特别关注了该问题。最终,查明这笔款项是该单位为姑苏区残疾人购买的人身意外保险的支出,人均40元,符合国家政策。
怎么查——每个单位开展个别访谈
此次作风督查,督查人员第一次用“个别访谈”的形式来了解情况。按照以往的惯例,为了解实际情况,督查组举办座谈会,被检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集体与会。“采取一对一的个别约谈,更有针对性,也更便于了解真实情况”,市纪委相关人员介绍,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分管财务和办公室的领导、办公室主任和财会人员是每家被检查单位都必须约谈到的。此外,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单位还会增加访谈对象。
“个别访谈记录内容”清单上,笔者看到一共有4项内容。领导班子结合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建设情况、作风建设落实情况,包括一把手、分管领导、办公室和财会人员的审核、把关、监督责任落实情况;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问题自查自纠情况。
追问,是个别访谈的关键。针对这4项内容,接受访谈的人员先陈述工作情况,市纪委的工作人员就所陈述情况层层深入,探求关键环节的落实情况。
个人访谈之前,财务审计检查人员对被检查单位的国库支出做过审计,哪些问题需要追踪,工作人员早已心中有数。询问情况、提出质疑、听取回应、再提出追问……检查人员始终只谈事实、追踪到底。截至目前,检查人员已访谈相关人员82名。
媒体监督,是此次督查的另一个创新点。6个检查组,媒体记者可以自由选择跟踪、采访任何一组。专业人员如何查账?检查人员如何访谈?被检查人如何回应……检查全程都置于记者眼前。
参加检查的苏州日报社记者说:“把整个过程向媒体开放,就是把被检查单位的‘三公’消费和此次检查过程、结果放到群众眼皮底下。向媒体开放,既透出查找问题的决心,也显示出检查者的自律。”
结果怎样——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时时刻刻督促着我们加强作风建设不能松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容忽视。”苏州市残联理事长蔡建军这样说。市残联“三公”消费去年比上一年缩减了45%。
苏州市纪委党风室负责人告诉笔者,尽管目前督查组还没发现被检查单位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但他们要求督查人员绝不能麻痹大意,在工作中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努力做到“伸手必被捉”,让作风督查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据了解,去年以来,苏州市纪委、监察局紧紧抓住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开展“清风行动”专项督查。累计开展作风建设督查154次;派出暗访组64个,开展暗访活动120次;节假日走访大型商场、宾馆、酒店461家,查处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工作日午间饮酒、公款购买购物卡和月饼券、操办婚宴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礼品、私设小金库用于旅游和发放职工福利等问题36个。有关人员都已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通报批评等处理。(刘全宗 海燕)
链接@短评:
找准“七寸”抓作风
肖路
追踪公款流向,直面问题的根本;变集中座谈为个别约谈甚至是追问,凸显调查的针对性;全程媒体参与,在公开、透明中放大检查的威慑力,苏州市紧盯节日节点,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加大作风建设督查力度,其做法值得借鉴。
实践证明,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何抓作风建设?不能光靠喊,也不能靠做秀或摆花架子,要用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来警醒。
如何让作风建设出成效?找准抓手,动真格。显然,元旦春节这些节日是抓作风建设的好契机,集中检查是抓作风建设必不可少的好手段。“三公”消费广受群众诟病,剑指“三公”消费也就抓住了重点,可以说,抓住了这些,作风建设也就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根子上。
作风建设,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不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和希望。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落实中央纪委下发的《关于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务实节俭过节的通知》精神,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奢侈浪费等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铁的纪律确保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