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巡视工作力戒“眉毛胡子一把抓”
2013年,海南省委巡视机构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工作会议精神,为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现实需要,坚持边学、边转、边巡,提出了改变过去“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做法,初步形成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一些有效工作思路。去年全年共完成对2个县、5个省直单位的巡视,开展对国土资源、海域岸线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五个重点领域的专项巡视,受理来信来电来访1266件,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问题35个,发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04个,发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个。
找准职责定位,灵活安排专项巡视
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海南绿色崛起的最大优势和最基本依托,根据海南实际情况,海南省委巡视机构将资源领域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作为巡视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对国土资源、海域岸线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保障性住房建设五个重点领域的专项巡视。通过对重点领域的专项巡视,基本摸清了这5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土地闲置、拖欠土地出让金、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严重;部分填海项目审批手续不全、填海形成的土地出让程序不规范、海域使用金的使用管理不严格;毁林种植经济作物、名木古树的流转监控存在廉政风险;小水电站违规建设、河道非法建设破坏环境;保障性住房分配给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偏大、面积普遍超标、审核把关保障对象资格不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时违规进行商业开发等。
着力发现问题,改进巡视工作方式
巡视组在时间安排、力量调配、方法手段上都围绕发现问题进行,用好“听、测、查、谈、访”等巡视方法,听真话、查实情、找问题。
带着情况巡视。巡视组改变过去全面走访、礼节性走访的做法,而是带着问题走访,下沉一级到巡视对象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和单位延伸了解,提高了巡视监督效率。进驻前巡视办通过向省纪委监察厅、省委组织部、省信访局、省审计厅了解情况,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掌握了一些被巡视市县、单位的情况,经认真研究梳理后,制定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巡视工作方案。
坚持开门巡视。巡视组驻地、接访室尽量不安排在机关大院和办公大楼,举报箱避开门卫和摄像头,方便、鼓励群众反映问题。进驻后在新闻媒体,被巡视市县和单位办公地、网站,以及村(居)委会公布巡视时间、联系电话、通信地址、组长姓名等信息。全年共办理和接待来信来访1266件次。
改进个别谈话。做到谈话对象有选择性、谈话内容有针对性、谈话安排有灵活性、谈话方式有艺术性,提高谈话的效率和效益。探索采取先走访后谈话或先谈话后听取汇报等办法,提高了工作针对性;根据需要多次约谈相关上访群众和举报人,把相关人员约到巡视市县和单位以外的地方谈话,以便打消他们的顾虑、保护举报人,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去年全年共进行个别谈话1746人次。
加强暗访和抽查。利用暗访主动约谈当事人、举报人,直接发现和印证问题。在临高县巡视时,分两个小组先后深入10个乡(镇)、16个县直部门和有关学校、村委会,通过暗访获取第一手材料。根据巡视需要,对被巡视市县和单位27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进行了抽查。
善加利用巡视成果,有效形成震慑
海南省委巡视组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利用巡视机会“边巡、边查、边改”,发现并移交了一批案件线索,推动整改了一批问题,有效形成震慑。
边巡边查。在巡视组进驻期间,向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和被巡视单位移交问题和线索,组织协调相关力量调查处理、专项治理,就典型案件进行通报,释放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强烈信号,扩大巡视监督的影响力,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警醒作用。巡视期间发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04件,向省纪委及被巡视市县和单位移交295件,根据线索查实了一批违纪违法问题。如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总队长张某某受贿案;东方市八所中心渔港项目腐败案;昌江县南海渔业公司弄虚作假骗取渔业燃油补贴案;陵水县粮食局原局长占用国有土地建私宅、长期占用公有住房、违规变相承包农村土地、违规在农用地上建私宅案;临高县社保局局长梁某某收受贿赂、违规为134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保险金案等。
边巡边改。巡视组全年向被巡视单位提出整改意见147条,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21条。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巡视组对海南填海造地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提出科学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采纳。巡视期间还协调临高县委启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人事管理、农村土地管理等六大方面36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协调陵水县委召开巡视发现后移送查处的相关违纪案件通报会,启动党员干部侵占农村土地房产、违规变相承包农村土地等问题专项清理;督促省财政厅整改了少数干部长期拖欠公款和两名处级干部“吃空饷”问题,并责成省财政厅整改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
注重成果运用的实效。根据巡视情况向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领导作阶段性汇报。邀请不是领导小组成员的省长、常务副省长和省纪委相关领导参加巡视汇报会。2013年,巡视部门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16条,形成专题调研报告6份,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深化治理、推进改革提供了依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对专项巡视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要求把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纳入省委、省政府和市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内容,纳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相关方面改革内容。
链接:
对话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马勇霞
记者: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巡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请您结合海南巡视工作实际,谈一谈在此方面有何工作体会。
马勇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巡视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为深入推进巡视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巡视监督的职责定位、重点任务、工作方式。2013年,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巡视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发现问题,在强化成果运用、有效形成震慑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发现问题和形成震慑是相辅相成的。准确发现问题是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衡量巡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形成震慑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不动摇、不放松。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强化巡视成果运用、整改好发现的问题是发挥巡视作用、形成震慑的重要保证。如果发现了问题不解决、不查处,发现问题就没有意义,也不可能有效形成震慑。我就如何充分运用巡视成果、有效形成震慑,谈一些思考和体会。
首先,妥善处置、适时移交巡视发现的问题。巡视发现的问题被束之高阁,就不可能实现巡视目标、形成震慑。我省按照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进行梳理、归类,根据问题线索的性质、涉及对象或领域,适时全部移交。适时,是指既可以在巡视结束后,也可以在巡视期间。去年,我省摸索出的边巡边移、边巡边查、边巡边通报、边巡边督促开展专项治理等做法,既有利于巡视组加强督办和督促整改,也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震撼。移交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是被巡视党组织;二是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三是对问题负有整改责任的有关职能部门。同时,规范处置和移交程序,移交时对整改工作提出明确的时限和要求。此外,发挥各级机关和部门的作用,形成整改工作合力。
其次,充分发挥巡视反馈的教育、提醒、警示和震慑作用。巡视情况反馈是巡视工作的重要环节,能让参加反馈会人员都受到教育、提醒和警示,是扩大巡视监督作用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王岐山同志对巡视反馈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改进要求:巡视反馈工作要严肃认真,体现从严治党要求,巡视组要真正做到拉下面子、板起脸孔,敲警钟、提要求;要直指问题,成绩概要讲,问题展开说,重点反馈被巡视地区、单位在“四个着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2013年我省对国土资源、海域岸线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展专项巡视后,反馈会请分管副省长主持,面对面听取巡视建议,当场就整改工作提要求、作安排,收到很好效果。
第三,健全完善问题整改的督办机制,做到“五明确”。一是明确督办主体。巡视组和巡视办都是督办主体。巡视工作实行“三个不固定”后,督办责任更多地由巡视办承担。二是明确督办对象。前面所讲的问题移交对象都是督办对象,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三是明确督办重点。重点是反馈意见、工作建议、案件线索和重要信访件的整改落实和调查处理情况。四是明确督办方式。通过巡视回访、日常督查等方式进行督办,综合运用电话了解、函询、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召开协调会等方法。五是明确督办责任。被巡视地区、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责任、时限。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等部门对巡视发现的问题优先研办,全部进行核查,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建立巡视成果评估跟踪督办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整改、拒不反馈整改事项办理情况,或者不按整改要求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记者 姚嘉 通讯员 杨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