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派驻监督再起跑
通过派驻“点”的全面覆盖,做实一线监督;通过分片建立派驻机构协作组,形成块状合力;通过市纪委常委分工负责指导和纪检监察室分片联系,强化面上的统一管理和力量调配。
去年4月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坚持“全面覆盖、一线监督、统管统用”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派驻(出)机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点”派驻、“块”整合、“面”指导的有机结合,使派驻机构增强履行监督职责、发现案件线索和查办典型案件的能力。
“点”派驻——全面覆盖,做实一线监督
2013年12月5日,在成都市市级部门新任纪检组长业务知识培训班上,刚刚履新的72名纪检组长首次集体亮相,他们有的来自政府部门,有的来自党委部门和群团组织。在3个半天的集训中,市纪委、监察局的多位领导,结合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统一管理、信访件办理及线索管理、查办案件和案件审理等七大方面分别授课。“职责更加明晰,定位更加准确。”参加培训的市纪委派驻市信访局纪检组长吴坚表示。
2007年,该市启动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7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有效解决了派驻机构与部门的依附关系。但在运行中也出现监督工作与部门业务工作脱节,导致问题发现不了、工作关系不顺、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纪检监督”的要求,该市撤销了先前的纪工委、监察分局,将监督的触角延伸至所有部门,推进纪检组织全覆盖。目前,该市共设置53个双派驻机构,26个单派驻机构,1个派出纪工委,12个党委工作部门全部派驻纪检机构。
“现在纪检组长的提名权在市纪委,处级及以下干部直接由市纪委任免,所有派驻干部的交流、考核、表彰、教育培训和档案管理都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我们作为派驻机构干部,和驻在部门之间的利益瓜葛小了,开展监督的顾虑就少了,工作的超脱性更强,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归属感。”成都市纪委派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组长江东对统一管理的感受良多。
“块”整合——建立协作区,形成块状合力
2013年12月初,市纪委监察综合室门口,新加挂的“派驻派出工作室”格外醒目。
“派驻派出工作室是业务指导部门。”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景民介绍,“在此基础上,将1个派出纪工委和53个双派驻机构、26个单派驻机构分片设置5个协作组,形成块状工作合力。”
按照成都市正在制定的《关于建立派驻机构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协作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协助市纪委、监察局抓好协作组成员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对协作组成员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全面巡查、专项检查、考核评价;承办或参与查处协作组内违犯党纪政纪案件的有关工作……”同时,协作组工作职权也清楚明晰:“有权要求协作组成员单位报告工作并了解成员单位落实‘三重一大’有关规定的情况;有权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谈话、调阅资料等形式,调查了解协作组成员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据了解,为强化评价考核,该市将派驻机构协作运行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协作组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及班子成员要将支持协作组工作的情况作为年度述职内容之一,接受考核评价。
“面”指导——统管统用,突出“一盘棋”
2013年12月26日一早,成都市纪委派驻市检察院纪检组长赖忠平、市纪委派驻市委党校纪检组长杨玉华,作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例行检查第15检查组副组长,随市委副秘书长罗波一起,到市司法局检查2013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听汇报、查资料、个别谈话、测评、延伸检查、情况反馈……检查组一行8人分为4个小组,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共收集3大方面问题和26条具体意见建议。
“成立30个检查小组,由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市纪委委员率队,从市级部门抽调63位纪检组长担任副组长,对19个区(市、县)和86个市级部门(单位)开展交叉检查。”赖忠平认为,“这是市纪委、监察局统一调配、整合监督力量的集中体现。”
统管统用、整合力量成效也在查办案件中初显。前不久,成都市国资委纪委、监察室收到举报线索,反映成都城乡商贸物流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某等2人,在出国考察过程中违反出国(境)管理相关规定。按照市纪委对派驻机构的要求,国资委纪委、监察室立即将这一线索向市纪委分管常委报告。
经查实后,市国资委党委对周某等2人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和警告处分。同时,市纪委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该公司时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游某进行立案调查。截至目前,市纪委通过统一调配派驻机构力量查办案件6起,处理7人;发现“四风”问题7起,处理9人。
“为强化对派驻机构协作组工作的业务指导,由市纪委5个常委分工负责,委局第一至第五纪检监察室分片联系,强化面上的统一管理和力量调配。”市纪委副书记马琳表示,“通过片区监督检查、交叉巡查、协作办案(审理)等工作机制,加强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领域、重要环节、重要岗位的监督,突出工作‘一盘棋’。”(程季轩)
链接@短评:
在执纪监督上下真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纪检组组长座谈会上强调,派驻机构要眼睛亮一点、耳朵长一点、鼻子灵一点,善于监督、敢于执纪,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承担起监督责任。成都在派驻机构管理体制上进行的深化改革,契合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深化党内监督体制改革的生动实践。成都市的实践证明,落实中央的要求,就是要全面覆盖,做实一线监督;整合力量、聚焦纪检主业;统一管理;加强业务培训,为派驻机构实现“眼睛亮一点、耳朵长一点、鼻子灵一点”提供组织保障。
要让眼睛更亮一点,就要确保整合力量“齐抓主业”。派驻机构的首要职责是监督执纪,主业是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快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中心任务、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执纪监督,加大对驻在部门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行为的审查和处置力度,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要让耳朵更长一点,就要实现监督的“全覆盖”,确保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有效监督的范围之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能有真空地带。没有监督、不受约束的权力,极易肆无忌惮、导致腐败。只有确保“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监督”,“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才能真正做到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发生,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要让鼻子更灵一点,就要拥有监督的“真本领”,确保监督一线的每一个“前哨”都能“精本行、熟业务”。要通过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纪检监察基础理论、业务知识、技能技巧,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等,让每一名派驻机构纪检监察干部都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