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天地宽
冬日周末,四川省纪委、监察厅视频会议室。
200余名办案人员,从委厅处室、派驻机构集结于此,整装待发……
20天完成推荐、遴选、培训,建成省本级办案人员库。“高效率”背后,是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一年来抓“三转”、强主业、树形象的崭新实践。
增与减:“心贴心”的为民情怀
盘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成效,两组数据凸显新变化:
一组急剧下行:与2012年相比,2013年四川省级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压减5.5%,其中“三公”经费支出压减11%;全省性会议减少40%,发文减少20%;236项行政审批项目、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被调整、取消。
一组快速上扬: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抠”出的5亿元,全部投入社会养老体系建设;重大民生工程和生态环保投资增加79亿元。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的“双联”工作、“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密集启动,为民之策频成惠民之实。
“增减之间,转的是作风,近的是民心,”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冒着严寒刚走访群众回来,向记者介绍道:“越走越感责任重。纪检监察机关要改革创新,带好头、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确保中央和省委为民决策落到实处。”
——从纪检监察机关抓起。喊响“反对‘四风’树新风、执纪为民做先锋”,迅速出台21条“纪规”,开展作风巡察,发现纠正问题5285个,4.8万余名纪检监察干部递交会员卡“零持有”报告。
——重拳直击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省纪委牵头,九部门联手,对“三公”经费增长、吃拿卡要、滥建楼堂馆所等7个方面问题开展专项治理。520家单位、791人因“庸懒散拖”被问责。
——“大走访”倾情解民忧。省纪委集中组织61名中层干部接访,接待群众508批,解决诉求290件;委厅领导“一对一”帮扶贫困户,7名干部蹲点帮扶,助推定点扶贫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全省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听万言、包万案、解万难,形成民情日记5万余篇,解决群众困难6000多个。“民生直通车”“为民工作队”“流动信访室”等活跃在田间地头,赢得群众赞誉。
明与暗:“实打实”的卫士作风
2013年11月6日,“廉洁四川”互联网政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行。截至目前,短短两个月,点击量已超1000万次。受理群众举报1409件,同比翻了近两番。
“这是里程碑,标志着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从神秘走向透明,步入e时代。”平台筹备组负责人解读道。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将“公开透明”推向更广的空间,把该亮的全都“亮”出去,同时积极改革监督检查方式。
——“暗访”让问题无处可藏。省纪委坚持每月由1名副厅级专员带领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员,先后暗访餐饮娱乐场所、旅游景点75个,突查“四风”问题。推行“下沉一级”巡视工作法,以找问题为首要任务,已移送案件线索59条。网友评价道:提倡微服私访,否则是空谈!
——“实地查”让监督更对症。大灾面前,省纪委、监察厅7名厅级领导带领7个小组,深入物资分发点、群众集中安置点、项目建设实施点,实地督查抗震救灾情况。在藏区重点工作监督中,省纪委、监察厅9名厅级领导带领9个督导组,深入基层,同1660余名藏区干部、农牧民等个别交谈,查找第一手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群众评”让问责更到位。四川创新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挂钩。2013年延伸至48个省直部门和18个公共服务行业。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指数上升到83.67;省直部门政风和行业行风群众满意度分别达到83.98%和81.37%。
刚与柔:“点对点”的创新策略
2013年12月18日,“廉洁四川”网站发布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被调查的消息,激起网络热议。网友点赞:从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到蓬安县委原书记袁菱,四川查贪腐很给力!
有数据为证:2013年,四川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数量持续增长,立案9938件,同比上升26.7%,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案件266件,同比上升37.8%;乡镇纪委立案4683件,同比上升32.1%。
“三个指标同增长,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结果。”四川省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解读道。
按照“突出主业”的要求,省纪委、监察厅第一时间撤销合并四个内设机构,新增两个纪检监察室。从省级机关选聘9名厅级干部、12名处级干部到巡视组工作。多管齐下,整合资源,充实集结一支执纪监督的“铁军”。
“四风”问题,是打击重点。723件违反八项规定案件、1369件“四风”案件被快速查办,省纪委、监察厅内部通报典型案件21起,公开通报“四风”典型案件13起。新华社评论道:四川铁面无私,公布案件有名有姓,一目了然!
高校腐败问题,是另一重点。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的6名校级领导,以及一批掌管基建、招生、后勤管理权力的中层干部纷纷落马。网友建言:对腐败零容忍、零放纵,也要早发现、早预防。
“这也是我们在做的,必须在抓早抓小上破题。” 省预防腐败局刚完成高校案件剖析调研,其负责人告诉记者。
于是,省级预防腐败创新项目工程迅速启动。未来两至三年,重点推进9个创新项目,涉及省属高校系统防治、“三早三卡”预警机制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等,让制度“安全网”真正管用。
于是,谈话提醒制度新鲜出炉。省纪委与18名厅级干部和县委书记谈话,各级纪委诫勉谈话2622人次,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扯扯袖子、提个醒”。
于是,党风廉政教育直击内心。省纪委推出2部警示片、1册警示读本、1个法纪教育基地,大力开展警示教育。有党员学完读本后写道:“每一页都翻得很沉重,十五个鲜活案例,叩问着我的灵魂。迷惑彷徨时,翻看此书就能找到答案。”而“廉政教育大讲堂”、“廉政文化大篷车”更如春风化雨,让党的意识从党员内心开出花来,让廉洁理念传遍天府大地。
“惩治和制度的刚,教育的柔,刚柔相济,定是预防良方。”省预防腐败局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
高与低:“硬碰硬”的攻坚克难
2013年2月,四川省纪委十届二次全会。一部名为《固本强基 护航发展》的专题片,代替工作报告总结部分,让参会者耳目一新。
“固本强基”,这一由王怀臣审定的片名,彰显了四川省纪委在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清醒的政治意识、坚定的责任担当。
站位高,抓手却“接地气”。专注于反腐倡廉基础性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做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
多数乡镇纪委“零办案”,如何解决?省纪委强力推进:实现4406个乡镇全部建立纪委,编制、人员、设备三到位;4万个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纪检小组,监督网络全覆盖。随着《乡镇纪委工作规程》等工作制度的健全,乡镇纪委立案数大幅度上升。
派驻机构不善监督,如何破题?省纪委打出“组合拳”:一是规范设置、理顺关系,与委厅“干部一家人、工作一盘棋”;二是建立约谈制度,委厅领导约谈所有派驻纪检组组长;三是设立派驻机构工作室,出台系列制度,加强履职考核,加大问责力度。2013年省直派驻机构立案总数同比上升61.9%。
中央驻川单位200余家,条块分割消解反腐合力,怎么办?省纪委、监察厅首创“五同共建”机制——目标同向、资源同享、防线同筑、廉洁同创、民心同聚,与中央驻川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统筹联动。“五同共建”,如破冰之举,反腐倡廉建设全域覆盖的新格局正在四川铺开……(记者 梁存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