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扫描
满意度在“三转”中提升
——徐州市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扫描
通讯员 徐记妍 刘志军
143名领导干部失职渎职被问责,69名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290件违纪违法案件被立案查处……
这一组组数字勾勒出过去一年江苏省徐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着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突出主业主责、强化执纪监督的鲜活轮廓,也是向人民群众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日前,徐州市第三方民意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该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满意度与上年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转职能——集群攻坚、高压惩腐
查案惩腐、执纪问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本职和主业。徐州市纪委、监察局秉持“有案必查是尽职、有案不查是失职、压案不查是渎职”的理念,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通过撤并党风、纠风、执法、效能等室,新增办案室,把人力物力向办案一线倾斜。
打“老虎”毫不手软。2013年,徐州市纪委自办案件18件,同比增长38.46%。其中查处县处级干部案件12件。重点查办徐矿集团张双楼矿原矿长、副矿长等7人私分国有资产及贪污贿赂窝案,泉山区委原常委、副区长赵杰在征地拆迁、工程经费审核、工程资金拨付等工作中收受贿赂30多万元,违规发放奖金198万元;配合省纪委查办了市政协原副主席、泉山区原区委书记张引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件,等等。
拍“苍蝇”不留死角。在严打“老虎”的同时,该市立足“发现于早、惩戒于小”,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引起民怨、激起民愤的腐败问题。在公安系统,查处了市公安局12名高速交巡警收受贿赂,为超载车辆提供通行便利的腐败窝案;在农机系统,查处了违规套取国家农机补贴、收受贿赂案件19件,其中4个县(市、区)8名农机局正副局长被查处;在税务系统,查处了市地税局8名工作人员与“黄牛”勾结,纵容“黄牛”偷逃税款,收受“黄牛”巨额贿赂案件;在教育系统,查处丰县教育局原局长蒋松勤、原党委书记滕义举等6人贪污受贿案件。
转方式——厘清职责、强化监督
找准执纪监督切入点。徐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厘清职责,注重从参与政府部门开展业务检查,转变到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上来,做到“协调到位不越位,支持配合不包办,避免‘越俎代庖’”。市纪委、市监察局将参与的161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逐一梳理,保留19项。
发挥追究问责威力。实行“负面清单”制,由相关单位和人员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签字背书”,建立倒查机制,实行责任终身追究。2013年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证难办、脸难看》为题,对群众在丰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和县工商局大沙河分局往返十余次办理营业执照一事进行曝光。节目播出后,该县纪委连夜进行调查。10月12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县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等13人,分别给予留党察看、行政撤职等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徐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检查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作为工作重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在全省率先出台监督检查办法,率先建立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纪委党风室联合督查工作机制,实行重要时间节点必访(暗访),信访举报必查,违规问题必纠,责任人必处,分管领导必谈(诫勉谈话)。全市县级以上共派出暗访组388个,35个违规问题得到了查处和纠正。
转作风——自身过硬、做好表率
“打铁还需自身硬。”徐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秉持“执纪者必先守纪、监督者必受监督”理念,坚持每半年举办一次反腐败情况通报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群众和新闻媒体监督。同时通过“徐州廉政网”、“彭城清风”,接受网民监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徐州市纪委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纪检监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带头加强从政道德和党性修养,倡导领导班子成员以“能力魅力”、“领导指导”带领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创先争优。
“约法三章”匡正风气。市纪委制定作风建设“约法三章”:严禁工作日午间饮酒,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公款旅游。同时出台纪检监察干部廉洁守纪“十不准”、办案人员若干纪律规定、涉案款物管理规定等,严查办案跑风漏气、以案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市纪委先后对2名纪检监察干部贪污受贿、公款旅游等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开展全员岗位练兵,建立常规工作公示栏、重点工作推进图、亮点工作展示台,实行工作日志、周计划、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等制度,促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干部作风素养。2013年,市纪委、监察局19名纪检监察干部被提拔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