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定:落实“三转”要求措施实
去年以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纪委、监察局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市纪委关于“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调整委局内设机构,将力量向主业聚集;创新监督机制、提醒方式,开展约谈工作,改进方式方法;实现纪检组织区、乡、村三级全覆盖,打造素质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转职能,突出主责主业
永定区纪委、监察局通过调整内设机构,精简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突出主业,把力量向主业聚集。
突出案件查办职能。永定区纪委、监察局始终将查办案件作为核心职责,2013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98件,较前3年平均数增长135.7%,立案数创下近五年来之最。既打“老虎”,又拍 “苍蝇”,查处了市工业园区案件牵涉到的区管干部胡某及村干部等8人贪污私分征地补偿款窝案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案件。今年2月,委局机关在内设机构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撤销原有的案件检查室,新成立案件检查一室、二室和三室,配备办案人员9名,占委局机关干部总数的30%以上,单独设置案件监督管理室。同时,为乡镇纪委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装备保障,加强办案力量。
突出执纪监督职能。通过职能合并和机构调整,撤销党风室、纠风室等,成立党风政风监督室、执法和效能监督室。集中力量和资源在执纪问责和监督检查上发力。强化党风政风监督,控制公务接待费支出,全区全年同比下降22%;累计开展干部作风明察暗访80多次,对25名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立案查处26名干部,对1名参与赌博的领导干部、1名上班时间玩游戏的领导干部和1名利用职务之便索取“好处”的干部给予免职处理,下发通报5期,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转方式,提高工作实效
创新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覆盖全区腐败现象易发高发的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2013年初,该区出台《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实施方案》,确定18个防控重点单位,推介区地税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经验,抓好廉政风险的前期预防和实时监控,完善查处和警戒措施。创新党政一把手监督方式。制定出台《党政正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新任一把手廉政谈话制度,2013年,区委、区纪委领导与16名新任党政正职进行廉政谈心谈话。开展党政正职公开述职述廉活动,按照查廉、述廉、问廉、评廉、促廉五个步骤,每年抽选4名党政正职实行“廉政体检”,连续4年共有16名一把手接受了“廉政体检”。坚持抓早抓小,建立健全早发现、早处置机制,利用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就平日考核和“廉政体检”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处理,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抓住重要节点,给领导干部敲响警钟。区纪委、监察局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发送廉政短信、下发通知文件等多种方式念好“紧箍咒”。春节前夕,重申了廉洁自律、改进作风和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去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向全区干部发送廉洁警示提醒,公车一律“公休”;高考结束后,及时下发《关于重申严禁共产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借子女升学名义赈酒的通知》,广泛宣传发送,积极接受社会举报,全年针对共产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赈酒明察暗访6次,劝导阻止赈酒行为5起。
开展约谈工作,层层传导压力。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分批约谈区纪委委员、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提要求、压担子,层层传导压力,及时了解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情况,搜集意见建议60余条,协调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
转作风,打造素质过硬队伍
强基础,实现纪检监察组织三级覆盖。2013年开展“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年”活动,实现纪检组织的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覆盖。围绕《张家界市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制度及规程》,全区所有村(社区)成立村级监督委员会,配备专职村级纪检员,定期开办村级纪检员学习班,确保制度贯彻落实。
强自身,打造素质过硬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去年6月,积极参加纪检监察系统会员卡清退活动,全区纪检监察干部会员卡“零持有”率达100%;去年12月,委局机关率先按照规定完成办公用房清理,深入全区各单位开展办公用房专项督查;委局机关带头退订“团年宴”。全面推进内部监督工作,成立内部监督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查纪检监察组织内部管理、履行纪检监察职能情况、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风。委局领导班子成员4次带队明察暗访27个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情况,将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完善纪检监察干部跟班学习、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分片联系、区直单位纪检组分组管理等管理制度,落实干部管理规范化要求。建立全区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定期对乡镇纪委依纪依法办案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提高业务水平。(谭裕辉 谭奕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