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主责转职能
中央纪委提出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决策部署后,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犹豫、不懈怠、不麻痹,省纪委监察厅机关主动率先转,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协同转,带动系统自觉转,把职能聚焦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业上来,着力解决工作泛化、主业弱化的问题。
全面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到目前为止,省纪委监察厅对本级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两轮清理,第一轮从135个 减少到39个,第二轮拟从39个再减少到16个,坚决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各市(州)纪委基本完成了第一轮清理。遵义市从126个减少到24 个,六盘水市从145个减少到28个,毕节市从205个减少到14个,黔东南州从220个减少到62个,黔西南州从153个减少到19个,安顺市从166 个减少到20个,黔南州从94个减少到19个,铜仁市拟从165个减少到16个,贵阳市拟从283个减少到15个。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纪委中有 29个完成了第一轮清理。省委办公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地税局、省残联等派驻机构也按照要求,对参与驻在部门的议 事协调机构进行了清理,及时退出与纪检监察工作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
整合优化内设机构。省纪委监察厅和9个市(州)在不增加机构和编制的情况下,整合执法室、效能室成立执法和效 能监督室,整合纠风室、党风室成立党风政风监督室,新设立1个派驻机构工作管理室和1个纪检监察室。贵阳市、六盘水市还新设了网络信息室。一些县级纪委监 察局也先后启动了内设机构调整。目前,全省已有28个县(市、区、特区)进行了调整,其中遵义市10个、六盘水市4个、毕节市6个、铜仁市8个。从调整情 况看,县级纪委监察局普遍新设1个干部室(派驻机构工作管理室)和1个纪检监察室。通过整合优化内设机构,减少了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机构设置、人员配置 进一步向办案和监督工作倾斜。目前,毕节市纪委办案人员占机关总人数27.27%。思南县纪委把14个内设机构划分为查办案件、执纪监督、警示宣教、日常 业务四个板块,把查办案件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清理兼职和分管其他业务工作。按照省纪委的部署和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兼职和分 管的工业、农业、维稳、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基建、财务、人事等工作进行清理,确保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专用。贵阳市区(市、县)纪委书记、部门纪检组长、乡 镇纪委书记退出分管的其他业务工作分别为7项、879项和246项;六盘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局、党校纪检组长退出所在部门的其他业务工作;安顺市对 清理后仍然继续兼职或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坚决调离纪检监察工作岗位;毕节市对纪检监察干部兼职和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进行了纠正;铜仁市各县区纪委书记已 全部退出兼职和分管其他业务工作,明确各乡镇纪委书记除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外,只可以分管党务工作;黔东南州清理纪检监察干部兼职和分管其他业务工作 2310项,做到“零报告”;黔南州4个县的乡镇纪委书记兼职和分管其他业务工作进行了清理整改;黔西南州清理纪检干部兼职171人,整改24人,清理分 管其他业务工作139项,整改55项。省政府办公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地税局、省粮食局、省扶贫办、省人防办、省委党校、省社科联、省供销社、贵州理 工学院等纪检组长(专职纪检员)主动向党组汇报,退出所在部门和单位的其他业务分工。省教育纪工委对高校纪委书记分管的其他业务工作进行了摸底调查。省检 察院纪检组清理全省检察系统37名纪检组长分管、代管、协调其他业务工作,要求5月底前全部退出。(贵州省纪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