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攥紧拳头惩腐恶
近日,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发布消息:吉林省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岳德荣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据悉,该省纪委正在对4名省管干部进行立案调查。
“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任何人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容忍、绝不心慈手软!”在吉林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儒林态度坚决。
马年伊始,吉林省纪委、监察厅把每年一季度召开的室主任汇报会和市(州)纪委书记会议合并召开,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伦就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作出部署要求。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一季度开始,切实抓好案件线索排查研判,适时启动案件检查程序,攥紧拳头出重拳,把工作抓到、抓实。今年1至3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初步核实案件线索1242件,同比上升13.11%;立案调查1317件,同比上升11.33%,其中查处县处级干部案件同比上升46.67%。2013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违反党纪政纪案件5964件,其中涉及地厅级干部案件8件、县处级干部案件12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974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4人,挽回经济损失2.7亿元。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肃查办重点领域违纪违法案件
针对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各地各部门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较多,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加大了对重点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省纪委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推进会,听取办案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协调解决办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大案要案的查处。省纪委通过约谈、调度等形式,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办案组织协调作用,推动查办案件深入开展。
2013年以来,吉林省共查办工程建设、土地征用以及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违法案件107件,处分党员干部121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5人。四平市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杨文,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受贿和向企业索要钱款近千万元,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处理。舒兰市委原常委、常务副市长韩迎新,利用职务便利和职权影响,为他人承揽工程和拨付工程款提供帮助,收受他人贿赂数百万元,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移送检察机关处理。
围绕权力运行和公共资产管理使用,严肃查办关键岗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吉林省纪委、监察厅把查办领导干部利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及滥用职权等行为作为重点,狠打“老虎”、勤拍“苍蝇”。既注重查办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又注重查办基层领导干部“小官大贪”案件,维护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
为防止有案不查、压案不办,该省研究建立推动省直派驻机构办案工作新机制。建立线索备案制度和办案牵头督办机制,对备案的省直管理干部重要问题线索,由省纪委联系的纪检监察室牵头督办,所在派驻机构及时初核查办,抽调其他派驻机构人员参与办案。
2013年以来,全省查办厅级、县处级干部案件132件,查办乡科级党员干部案件640件,查办违纪金额超百万元案件203件。省发改委原副主任、省能源局原局长赵全洲,收受贿赂数百万元,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一汽集团原副总工程师周勇江,以投资分红为名,收受他人钱款数百万元,已移送检察机关。一汽集团贸易公司原副总经理石涛,在担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数千万元,已移送检察机关。
围绕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案件
吉林省把查办案件作为服务民生、保障民利的有效手段,省、市、县三级联动,集中力量查办了一批涉及惠民资金、征地拆迁及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2013年以来,查办侵害农民土地权益、贪污截留惠民资金、乱收费乱摊派、国有资产流失等损害民生民利案件1624件;查办卫生系统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及加价售药、开“大处方”等损害患者利益案件164件,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13年以来,查处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公款大吃大喝、违规公务用车、公款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9件,处理35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4人。
该省注重转变办案方式,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认真梳理排查,对失实的予以澄清,对一般性问题及时教育警示,2013年以来,为654名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省纪委高度重视办案安全工作,把依纪依法办案作为“铁律”贯穿于办案的各个环节。加强办案场所管理,统一标准,细化各岗位人员工作流程及上岗期间行为规范。各级纪委普遍建立了办案安全工作责任制,通过签订责任书、强化监督检查等形式将办案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记者 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