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何以风清气正
南京军区某汽车训练大队担负着全区部队汽车技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任务,专业热门、各方关注,容易成为基层风气问题的“重灾区”,更有人称之为风气建设的“风口浪尖”!
然而,该大队不久前接受上级组织的风气建设民意测评群众满意度高达99.2%。近年来,大队被表彰为全军“车船保障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军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先进单位”,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思想的总开关一刻不能松
去年11月,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笼罩江淮大地。此时,网友“忍无可忍”在大队政工网发了条“空气不好伤身体,风气不好害集体”的帖子,引来了“围观”。
发帖人是随意发发牢骚,还是真正“忍无可忍”?帖子引起大队党委的深刻反思。后经查实,一名战士阅读时觉得那句话生动押韵,把它挂到了网页上炫一炫,没有其他别的意思。但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感到,开放的世界没有封闭的军营,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权力寻租、人情交易等消极现象,不可避免地干扰官兵的思想和行为。
一封帖子敲响“长鸣钟”,思想的总开关一刻不能松。大队党委举一反三组织“思想出操”,党委“一班人”带头搞好“思想对表”、开展“思想会诊”,帮助官兵拉直心中的问号,以健康阳光的心态对待个例事件。
警勤汽车队下士何元智曾是大队领导的“身边人”。2012年底,小何服役期满,原以为自己跟领导机关熟,留队应该没问题。没想到,在“第一关”群众评议时他就“名落孙山”。眼看晋升无望,家人提醒他找大队领导打个招呼。他却说:自己实在张不开这个口。最终,小何遗憾地离开了部队。
行为的风向标一刻不能偏
前年,大队拟新建一栋教学楼,一位地方老板托熟人分别找到大队长和政委,请求帮他拿下工程,并许诺给10万元以示感谢。两位主官态度坚决:违反规矩败坏风气的事,给座金山银山也不干。在常委会研究建房问题时,正副书记向班子成员通报了这一情况,并提议取消这位老板的竞标资格。
主官处处带好头,干部个个硬邦邦。这类事情,大队常委遇到过10多次,每次都以规矩服人;曾有300多位家长来队探望学兵,捎来的礼品特产没一件能放进干部骨干的房间。
过去由于汽车修理技术军地通用,专业热门,大队一度成了“关系兵”的集结地,有的基层干部讲“苦累不怕,就怕条子电话”。大队党委反思感到,一个单位能不能抵挡住“人情风”,关键看党委班子的骨头硬不硬,能不能带出“好样子”。为此,党委专门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亮出态度:任何敏感事务,坚持“一碗水端平”,不准任何人把招呼打到营连,不准利用权力给基层“戴帽子”。
大队长周立昶说:为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基层风气的纯洁性,党委“一班人”什么时候都不怕得罪人。近3年来,大队先后评选145名“优秀学兵”,承办875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评审,都坚持按规定办、按标准卡。
惩戒的铁鞭子一刻不能软
千招万招,缺少问责都是虚招。大队党委坚持“敢”字当头,对苗头隐患敢查敢纠,对歪风邪气敢顶敢抗,对违规违纪敢抓敢管,始终做到在制度规矩面前不犯“软骨病”。
有一次,政治处沈主任例行检查发现部分学兵队干部宿舍摆放着时令水果,细一了解是学兵请假外出时给干部顺便捎带的“小意思”。是“小意思”还是“大问题”?沈主任当即拉下了脸。
第二天交班会上,沈主任专门通报了这件事:外出捎一点水果,打的是“感情牌”,吹的是“不正风”。沙粒虽小伤人眼,小雨久下会成灾。随后,大队出台了《关于开展绿色交往的规定》,围绕学兵入学、比武考核、新训结业、老兵退伍、婚丧喜庆等12类时机,明确规定不得收受土特产、接受宴请、随礼送礼等30条碰不得的“高压线”,狠刹选学专业的“说情风”、庆祝生日的“吃喝风”、外出归队的“表示风”、竞赛获奖的“答谢风”,纯洁了内部关系。
对于不正之风,大队党委“一班人”敢于扬起惩戒的铁鞭子,一点不迁就、丝毫不手软。2012年底,上级机关组织清理家门口兵。大队接收了12名从兄弟单位交流过来的士官。一时,各种方式的“招呼”打了过来。面对“说情风”,大队党委坚持按规定办事,抵制了不良风气,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邵敏 汪志忠 沈春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