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搭建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
“处方编号:9970338。处方医生:叶恒元。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医嘱:院内注射甲硝唑注射液。点评:遴选抗生素不适宜……”近日,广东省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公布最新一期的医院医生不规范处方用药情况。这是该市纠正医疗卫生领域不正之风的一项举措。
据了解,针对一些医疗机构出现的开大处方、过度医疗等现象,惠州市卫计局在市纪委的督促指导下,于2012年7月试行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全程监控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处方、用药等信息,打造惠及全民的“阳光医疗”。
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包括“阳光用药”、“医患绿色通道”、“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等5个系统,通过数据交换连接市网络问政平台和市纪委、监察局的电子监察中心,可全程监控医院医疗情况,受理病人投诉,卫计局纪检组负责督促医院依照规定对医疗人员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该市明确规定,凡是被“阳光用药”系统警示的不规范处方,经专家集中点评后仍认定为不合理的,要在责任医生所在医院进行实名公示。同时,对每张不规范处方的责任医生进行相应处罚。
今年初,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阳光用药暨处方点评公示栏中,医生刘习就因“用药不适宜”被公示。刘习把自己的处方点评放在了案头,他说:“在全院进行实名公示,很丢面子,但也提醒我今后在给病人开处方时,要更加仔细思考处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处方’现象等。”
据了解,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该市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的试点医院,规定门诊单张处方药品种类不超过5个。在金额方面,内科单张处方金额不能超过120元,耳鼻喉科单张处方不能超过100元……如果单张处方超出限制金额,便会被定为不规范处方。
“通过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医生开的每张处方都处于实时监控之中,无形中就规范了医生用药。”该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照华说,有了监管平台,患者的投诉明显减少。
据市卫计局纪检组相关人员介绍,倘若医生所开处方不规范,“阳光用药”系统会给出警示,相关信息还会反馈到“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留下“不规范用药”记录。如果医生所开药物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或者收受病人红包等,被病人投诉或群众举报,也会在“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留下痕迹。
“诚信档案跟随医生整个从业过程,每位医生都很重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霞说。
目前,该市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已实现对全市2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监督,先后监控到可疑不规范处方8万多张,经专家点评确认为不规范的问题处方1800多张,约谈、处罚责任医生600多人次。已为该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7000多名医生建立电子诚信档案,实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同比下降;而门(急)诊处方合格率、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同比分别提高了8.8%和4.7%。 (陈惜辉)
链接@短评:
“阳光用药”促医患和谐
贾亮
医生最大的“权力”就是处方权,令人痛恶的“大处方”就是少数医生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产物。治好同样的病,患者需要多花不少钱,医院收入增加的同时,加重了患者负担,医患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处方是否规范,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患者靠常识无法准确判断。惠州市纪委督促指导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打造的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通过全程监控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处方、用药等信息,让“阳光”照进了这一“灰色地带”,大大压缩了医生的“自由裁量权”。而先后监控到可疑不规范处方8万多张,经专家点评确认为不规范问题处方1800多张等数字足以证明该平台的作用。
两方出现矛盾,都喜欢找人“评评理”,这个平台就是一个主动给患者“评理”的地方。“理亏”的医生被记入诚信档案,一方面给“理亏”者一个“下马威”,另一方面也让患者消了气,医患之间的关系自然会更加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