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加强巡视工作综述
炼就“火眼金睛” 搜寻“蛛丝马迹”
——云南加强巡视工作综述
记者 杨大庆 黄波 通讯员 罗孝礼 赵海碧
云南省高悬巡视“利剑”,以提高发现问题能力为导向,创新巡查举措,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巡视工作健康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云南省委巡视组第一轮巡视发现各类问题113件,违纪违法案件线索474条,数量是过去5年之和。
“在查处腐败问题上,没有限额,不设指标,有多少处理多少,必须坚决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对巡视发现的问题态度坚决,旗帜鲜明。
创新巡查举措,搜寻“蛛丝马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云南省对巡视干部队伍严格管理,炼就“火眼金睛”,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在不增加编制、机构和领导职数的基础上,省委巡视组从7个增设到10个。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有准备无把握之仗。”对于巡视工作,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辛维光多次提出要求。每次巡视,省委巡视组都做足战前准备工作。巡视前,及时召开动员会,统一思想,鼓舞干劲;有针对性地了解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情况,摸清、摸准底数;积极协调省纪委信访室、纪检监察室,省审计厅和省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召开情况通报会,交流情况和意见,做到心中有数。
各巡视组按照任务安排,拓展和畅通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在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的基础上,还在公共场所设置举报箱;明确专人受理和接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对重要信访人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约谈,实现信访举报信息的常态收集、集中管理。今年上半年,共办理信访事项31件,接待来访群众63批57人次。
巡视中,各巡视组紧扣“四个着力”,瞪大眼睛发现问题,把落实“两责任一纪律”情况纳入巡视监督的重点,尤其突出对党委第一责任人的监督检查。下沉一级到领导干部担任下一职务工作的地方和单位了解情况,沉到与领导干部有工作关联或潜在利益关联的地方和部门了解情况。抽查了解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关注网络舆情,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比如,省委第四巡视组和第十巡视组针对昭通市网络舆情频发高发、信访举报较多的现象,深挖细节,查出昭通市基层干部侵占群众利益、“优亲厚友”情况频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突出;干部选拔任用不够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巡视结束后,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10个工作日内召开会议,听取各巡视组巡视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审定巡视反馈意见。
健全制度机制,保障巡视成果
巡视发现了问题怎么办?如何有效运用巡视成果?
针对云南过去巡视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巡视成果得不到有效运用,震慑力度不大的实际,云南省及时完善制度体系,加大巡视成果的有效运用,达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群;查办一案、警示一片”的目的。
该省建立由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五个人组成的省委“五人小组”听取巡视情况汇报机制,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处理巡视发现的问题,推动巡视成果运用工作。
——及时修订完善《云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云南省巡视工作协调联动暂行办法》、《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巡视工作10项制度规定的通知》等一批规范性、操作性强的制度。建立巡视事项优先研办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巡视成果运用不及时、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拖延办理、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健全完善报告制度,着力解决效率不高,不落实的问题,对于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以问题清单的形式或以问题线索专报的形式报送领导小组组长,需向省委报告的重要情况,按组长批示意见向省委主要领导或省委常委会报告。建立要情速报制度,巡视中发现重要紧急情况,直接向有关领导报告或通报相关部门,重要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做到及时报告领导小组或省纪委分管领导。
——实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专管,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严格控制知悉范围,落实保密规定,确保不失密不泄密。
——督促有关机关和部门及时办理巡视移交、转办事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建立督查督办机制,督促被巡视地区、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和纠正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和反馈的意见建议,在2个月内上报整改落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整改落实情况,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整改不到位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