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机关来了巡察组
9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游永志早早来到单位,再一次仔细阅读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稿。再过一会儿,他将向市委党风廉政建设第一巡察组汇报情况。
4月下旬以来,成都市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巡察,组建两个巡察组,对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规划局、市卫生局等8个市直单位进行了首轮巡察。通过巡察,初步发现少数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及选人用人、“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已分别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开门见山摆问题
上午9:30,市就业局办公区6楼的一间小会议室内,8名巡察人员人手一份汇报材料,一字排开。他们的正对面,游永志同样拿着这份汇报材料正准备介绍。
“这样,不照着材料念,你先讲讲就业专项资金支出总体情况,再具体介绍资金使用情况。”党风廉政建设第一巡察组组长陈开经直奔主题。
这一发问显然打乱了游永志的节奏。放下手中的材料,游永志稍微有些紧张,但他很快调整状态,坦诚作答。从局机关经费收支情况,到市本级就业专项资金支出构成、市本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构成,再到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游永志介绍过程中,巡察人员遇到疑问,都立即提出并要求解释。此后,巡察人员还仔细查阅了专项资金各种补贴拨付明细、各类审计报告等相关资料。
“作为巡视工作的有力补充,成都巡察突出了专业性和差异化,是新形势下开展全覆盖、多频次监督的需要。”成都市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巡察工作顺利推进,市委成立了高规格的巡察领导机构。成都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委专门成立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长担任。市纪委还成立了巡察工作室,专门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巡察的组织协调,推动巡察工作深入开展。
三类人员必谈
“我们是9月10日下午2点才接到巡察通知的。”对于今年1月刚履新市就业局局长一职的游永志来说,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突击检查。相比对着汇报材料介绍一番,他更愿意接受这样一问一答的“汇报”方式,能将问题谈得更加透彻,对症下药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围绕发现问题,成都市纪委在巡察中创新性提出了不少工作方法,针对性更强。“以前是‘逢人必谈’,在各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开展谈话。”成都市纪委巡察工作室负责人坦言,这样易造成谈成绩的多,谈宏观的多,不利于问题发现。此轮巡察注重加强个别谈话,确定三类人员必谈原则,即财务人员必谈、退休干部必谈、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人员必谈,同时规定谈事实不谈认识,谈具体不谈宏观,谈问题不谈成绩。
“巡察中,除了明察各单位相关资料,如党委会议纪要、财务账目、招投标文件等,我们还特别注重使用暗访手段。”陈开经介绍说,在前期的明察中,巡察组发现一些财务管理不规范、招投标管理不规范、“四风”问题等违规违纪线索,以暗访方式下沉走访,广泛收集多个层面对被巡察对象的意见建议,“这样便于进一步深挖问题,拓展巡察深度,延长监督链条。”
据了解,该市巡察组还注重访查结合,既听取群众反映,又加强资料核查,将“三重一大”决策过程、项目建设、经费开支等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调阅、核查相关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线索。
巡察队伍“一次一组建”
为确保巡察取得实效,在巡察队伍的组建中,该市除遵循“一次一授权”的原则外,更加突出巡察队伍的机动性。采取“一次一组建”,即根据工作任务组建巡察组,成员构成按照专业知识、年龄结构、职务级别进行科学搭配。该市还建立了巡察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备选库,协调组建财务、审计、司法、项目建设管理等四类共40余人的专业人才库,为巡察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今年初,该市制发了《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方法》,并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巡察组工作规则(试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组信访工作办法(试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回访工作办法(试行)》等3个工作实施配套制度。随着巡察工作的不断推进,巡察组还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查询协作机制》、《专业人员库建设实施方案》等3个综合参与配套制度,一系列操作流程也进行了全面规范。
据悉,该市在第一轮巡察的集中巡察阶段,针对巡察对象的不同情况,突出了不同的巡察重点,在紧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问题、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情况等方面的同时,集中力量对相关部门和行业易于滋生腐败的领域开展巡察。市纪委驻市人社局纪检组长朱世永表示:“此次巡察在系统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切实发挥了震慑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巡察的开展,将监督制约压力进行层层传递和释放,通过挖掘发现一些问题线索,使领导干部受到警示、教育,潜在违纪违法人员受到震慑。”市纪委常委杨蓉介绍,下一步,该市将在开展常规巡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强化“小分队、多批次、高频率、快节奏”的巡察方式,重点针对重点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信访及案件发生较多的重点地区开展专项巡察。同时针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巡察,增强监督实效。(白茹 程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