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夯实乡镇纪委“三转”之路
今年1至8月,全区五个镇(街)纪(工)委共初核信访举报20件、立案18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1.8%、38.46%;2012年3月至今已累计查办案件51件……
这是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镇(街)纪(工)委最新公布的查案成绩单。该区在全省率先推动乡镇(街道)建立纪检与审计办公室,通过规范化建设推动乡镇纪委“三转”,提升基层纪委的履职能力。
纪检与审计“相融互补”
2012年3月底,仲恺区以区党委名义出台《乡镇、街道纪检与审计办公室机构设置方案》,明确各镇(街)纪检与审计办公室的机构、人员、领导模式等事项。纪检与审计办公室在镇(街)纪(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监督检查、案件查办等反腐败工作,同时负责镇(街)所属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审计。
整合纪检监察与审计职能,实现了执纪监督问责与审计技术的优势互补。2013年9月,潼侨镇纪检与审计办通过审计发现,该镇一国企潼湖侨场建筑公司私设小金库用于支出职工福利6.39万元。该建筑公司未经镇政府批准,还私自发动职工集资经营水泥门市。此外,通过做假账的方式,挪用5万元资金用做水泥门市的流动资金,并存在个人借款长期不还、大吃大喝等其他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最终,相关违规违纪人员受到严肃处理。这成为全省首例由乡镇审计直接移送违纪线索查办的案件。
“以前,单靠镇纪检干部确实很难发现这样的案件线索,现在有审计人员的专业协助,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了。”潼侨镇纪委书记周小威高兴地说。
规范化建设“强身健体”
据了解,仲恺区以前每个镇(街)纪(工)委平均只有两个人,除了纪检业务还同时兼管计生、妇联、文化、体育、安全生产等工作,审计站审计人员也普遍身兼数职。目前,每个镇(街)平均有专职纪检审计干部5.2名,并全部具有办案经验。
为从根本上提升各镇(街)纪检审计办的政策水平和独立查办案件能力,仲恺区制定纪检与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施“三个百分百”,即纪检监察审计干部100%接受专业培训、100%具备一项以上专业技能、100%具有办案经验。
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仲恺区实现了镇(街)纪(工)委硬件、软件双“六有”,硬件方面有组织、有牌子、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专用的办公室、有必要的办案设备、有工作经费保障;软件方面有行为规范、有工作职责、有办案程序、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账、有良好形象。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建设,仲恺区基层纪委的核心履职能力明显提升。2013年,该区各镇(街)自办案件平均达到4.6件,数量同比2012年增长130%。
聚焦主业“重拳发力”
今年以来,围绕镇(街)纪(工)委聚焦主业、实现“三转”,仲恺区纪委又启动了一系列的革新。
上半年,仲恺区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全面清理镇级纪委直接参与的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活动小组,助力镇(街)纪(工)委从“包揽包办”向“专门监督”转变。目前,该区各镇级纪委退出或不再参与的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活动小组平均达18项。
与此同时,率先在全市修订印发以“三转”为导向的《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同时,发挥镇级纪委的一线优势,突出查办“两违”、“两超”、征地拆迁、农村“三资”管理等方面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陈惜辉 姬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