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国庆节
10月1日,国庆节。早上8点,李明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了乡政府。
查看值班情况,交代派出所做好节日期间巡逻防范,和包村干部一起到两个“美丽乡村工程”示范点,实地查看工程进展情况,要求村干部抓紧时间铺设村里的下水道,尽快完善文化广场配套设施……作为华中某省的一名乡党委书记,李明告诉记者,节假日期间加班值班,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转眼到了中午,李明和同事回到乡政府,到公务灶吃午饭。今天的主食是米饭,菜是蒜薹炒肉、白菜豆腐。李明边吃边和同事商量下一步工作。
“可别小看这公务灶,它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李明告诉记者,“过去上级来人都是在街上饭店招待,最多时一天中午晚上五摊,都得陪,真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让我们苦不堪言。”
“中央八项规定解除了我们的烦恼和后顾之忧。”李明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对乡政府食堂进行改造,推行公务灶制度。上级来人一律在公务灶接待,每人每餐不超过20元,不上烟酒,不上高档菜,严格限制陪餐人数。实行派餐单制度,每月一统计一公布。
“过去,机关食堂基本上没人去,大师傅也没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李明说,推行公务灶制度以来,他们严格管理,早中晚餐都有,品种花样不少,最多时七八十人在此用餐。“基层工作很辛苦,有了公务灶,也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温馨提醒:工作日期间严禁饮酒。”在公务灶,记者看到,墙上的两行大字分外醒目。“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现在机关干部都习惯了,谁要是说喝酒,一群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李明说。
他给记者讲了一件有趣的事。“过去经常去饭店,老板都认识。前几天,在街上碰见,老板问:‘这一年多怎么没见你来啊?’我随口说去南方挂职了。老板嘿嘿一笑说:‘看来以后挣不着你们的钱了。’”讲到此,李明颇为得意。他高兴地说,公务灶制度实行以来,乡里的招待费支出减少了近40%。
10月2日是重阳节,一大早,李明和妻子买了一箱苹果、一条鱼和一些熟食,到老家看望父母。
正值秋收时节,李明和妻子一到家就下地帮父母干活。金灿灿的玉米、红红的小尖椒,煞是喜人。李明和妻子挽起裤管,动作熟练地掰玉米、摘辣椒,一直忙到十二点多。
下地回来,洗完手,李明妻子又系上围裙,和妯娌一起张罗饭菜,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重阳节。弟弟问他过节单位发了什么,李明告诉他什么都没发,中秋节吃的月饼都是自己买的。“过去不是都发好多东西吗?”“现在不一样了。”李明呵呵笑着说。
“现在真的不一样了。”李明告诉记者,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市里县里均出台了更细更实的相关规定,领导反复讲,通报一个个发,“谁还敢顶风违纪啊。”
“过去逢年过节单位发东西已成惯例,突然不发,确实有些人不理解。尤其是个别站所长,过去吃点喝点习惯了,一下子油水没了,有怨言、发牢骚,工作干劲都没了。”李明告诉记者,对此,他们反复给大家做工作、讲政策,把中央纪委通报的一些案例给大家传达,对违反纪律问题严肃处理。“现在,大家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适应到适应,遵守八项规定精神已经成为干部的新常态。”
“再比如,过去逢年过节,乡镇都要给县领导‘进贡’,送一些烟酒、土特产,有的甚至送卡。”李明说,现在一到过节,大会小会讲,千万别给领导找麻烦,让领导安心过个节。“何况,现在公务消费都用公务卡结算,就是想送,也没法入账啊。”
“现在还有人大操大办吗?”记者问。“不敢了不敢了。”李明连连摆手。“最近,我听说县里至少有十位科级干部家里办事,一个机关干部都没通知。”
“乡镇干部本来工资就低,像我工作了20多年,每月收入全部算上也就2000多元,谁心甘情愿送礼啊。”李明说,党风带动民风,党风民风互相影响。前些年,一些领导干部大操大办,礼金节节升高,老百姓也跟风,家里有点大事小情都摆宴席,有时一个月的工资连随礼钱都不够。“现在好了,这个国庆节,我还没接到一个请柬呢。”李明笑着说。
这个国庆节,李明日程安排得很满:找专家商讨开发乡村旅游;和班子成员研究下一步工作;查看两个村的危桥,拿出修复方案;组织清理乡政府所在地的下水道;督促“美丽乡村工程”进度……
“孩子呢,不陪孩子出去玩玩吗?”记者问。“我女儿今年上高一,很乖巧,节假日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看书。”李明告诉记者,他女儿学习成绩很好,今年中考,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说到此,李明一脸的骄傲。(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明为化名。)(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王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