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两起顶风违纪案件引发深入治理 拒收“红包”再发力
两起顶风违纪案件引发深入治理,江西——
拒收“红包”再发力
记者 施新华 通讯员 李伟
当干部不能收“红包”,收“红包”就要丢“官帽”!去年以来,江西省持续发力敲响这记警钟。然而,就是在这种严刹收送“红包”歪风的高压态势下,依然有人不收手不收敛。11月中旬,江西省纪委连续通报省农业厅原党委委员、省畜牧兽医局原局长黄峰岩等人及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原副主任詹斌违规收送“红包”两起典型案件。
在省委三令五申和党纪严惩下,如何管住少数人伸向“红包”的手?按照江西省纪委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中进行拒收“红包”警示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在部署拒收“红包”警示教育活动的同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思。
牢记前车之鉴,树立“不想收”的观念
省畜牧兽医局领导班子“一正两副”3名成员,全部因收“红包”而被免职,这起案件给省农业厅全体党员干部极大震撼。结合两年前发生的农机部门违纪违法案件,省农业厅从11月中旬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深刻反思‘两案’教训、全面开展正风肃纪”专题教育活动。
主持省畜牧兽医局工作的省农业厅组织人事处处长吴国昌介绍,省畜牧兽医局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包括组织学习规章制度汇编、走进监狱接受现身说法教育、把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请上门来上廉政课,等等。“以前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的都是处级干部,这次连驾驶员都要去。目的就是通过反复教育和提醒,让大家树立‘不想收’的观念。”
省委教育工委党员干部职工对“红包”歪风也是深恶痛绝。在其办公室原副主任詹斌收受“红包”一案查处期间,省委教育工委专题听取了省教育纪工委案件调查情况汇报,并于10月中旬决定免去詹斌的行政职务;10月下旬,省教育纪工委给予詹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我们及时召开了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从中汲取深刻教训,自觉抵制‘红包’歪风。”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纪工委书记杜志刚说。
与此同时,省纪委的通报也在各市引起强烈反响。各地以市委常委会、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全市警示教育大会等形式,将两起典型案件传达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
完善权力运行,营造“无需送”的环境
“为什么有人送‘红包’?因为送了就可以多得项目、资金。我们准备把所有项目公开,透明操作,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吴国昌告诉记者,接下来,省畜牧兽医局将对所有评审项目进行梳理,公开项目背景、申报条件等。不具备条件的,送了“红包”也拿不到项目。此外,在项目评审、验收时将从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防止有人收受“红包”后进行暗箱操作。
“送‘红包’者,用的大多是公款,如果卡住公款支出的源头,也就切断了‘红包’的来源。”杜志刚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务部门加强对各厅属二级单位重大节假日前后的大额发票使用、财务开支和现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范套取现金送“红包”行为。
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王仁辉说,“红包”披着人情往来的温情面纱,其实质却是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这个问题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引起足够重视。要进一步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刹住收受“红包”歪风。“如果形成良好的风气,党员干部都不收‘红包’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就不会再想尽办法送‘红包’了。”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
据了解,抚州市将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要求各地各部门以人、财、物管理重点岗位、执纪执法部门、窗口服务单位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岗位工作人员为重点对象,组织每个党员干部“回头再自查”,对无法拒收的“红包”,督促及时上交到廉政账户。
加强监督惩治,形成“不敢收”的生态
去年8月份以来,江西省开展“红包”专项治理活动,对顶风违纪者按照“一律先免职、再给予相应处分”的铁纪处理。今年以来,上栗县地质矿产局原局长赖冬明、鹰潭市项目办公室资产经营部原部长陆小平就是这样被摘去“官帽”的。
在传达贯彻省纪委通报时,各地、各部门重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的纪律。新余市还给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对于治理“红包”问题不力的地方和单位,严格实行“一案双查”,严肃追究党委、纪委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景德镇市提出,“抓住元旦、春节这些‘红包’问题易发多发的时节,抓住党员干部办理亲属婚宴喜事的高峰期,抓住年终资金调配和划拨使用的敏感时段”,一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醒预防教育,一手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形成治理工作新常态。省人防办则把监督对象重点聚焦在“手中握有人防审批权和人防项目、资金分配建议权、话语权,以及管理人防行业从业企业等重点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