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聚焦主业惩贪腐
“全年共立案1450件,同比上升28%;涉及市管干部43人,同比上升231%;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56人,移送司法机关98人。” 盘点2014年查办案件工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姜国文显得踌躇满志。
2014年,哈尔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完善查办案件工作体制机制,惩治腐败取得明显成效。
聚指成拳齐发力
查处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松北交警大队大队长庞双禄,市交通局副局长王洪记,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明杰等人违纪违法问题……2014年哈尔滨市纪委查办的一批大案要案,得益于该市统筹协调、聚指成拳的努力。
该市改革和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将反腐败协调小组的成员单位由7个增加到17个,下设“查办大案要案协调指挥中心”,确保查办案件中各单位聚指成拳、共同发力。同时,制定《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则》,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任务、职责、工作方式、配合方法等,形成了由市纪委牵头,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参与查处腐败案件的整体合力。
出台《关于下级党委(党组)向上级党委和纪委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意见》、《关于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的意见》和《哈尔滨市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汇报工作的规定(试行)》等制度,通过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等方式为纪检监察机关查办重大案件工作“撑腰打气”。
闭合管理练内功
2014年,哈尔滨市纪委对内设机构进行了两次调整,纪检监察室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0个,直接从事执纪办案工作的人员占机关总编制的71.08%。
队伍大了,人员多了,如何练好“内功”,提高查办案件能力,同时确保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是摆在该市纪委面前的重要课题。哈尔滨市纪委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起了案件工作内部“闭合管理”体系。
体系对信访受理、线索管理、案件检查、审理结案等办案全程作出了明确规范,对办案方式手段、力量使用、质量效率提出了具体要求。所有的信访件都要经过信访室“一口入”,并建立台账,逐级签字。案件监督管理室对办案过程中的初核、立案、移送等关键节点的审批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审理结果从审理室“一口出”,最后由市纪委常委会领导下的监督审查委员会监督结果,从机制上防止瞒案不报、以案谋私问题。
市纪委还配套出台了问题线索集中管理、重大案件线索报告、案件线索移送、案件线索集体排查等细则,制定实施了《委局机关查办案件监督工作办法(试行)》、《办案工作纪律八项规定》。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违纪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交叉办案解难题
“有案无人办、想办不会办、会办不敢办”,这是不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查办案件工作的真实写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哈尔滨市纪委要求基层纪检组织落实“三转”要求,纪委负责人不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把工作聚焦到执纪监督上来。
同时,针对基层部门和单位办案条件有限、办案环境受干扰严重等问题,该市出台了纪检监察机关交叉办案暂行办法。对一些复杂案件,由各纪检监察室在分管联系范围,组织协调各自片区内的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和市直部门纪检组(纪委)进行交叉办理。对一些属于基层管辖但却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件,由市纪委进行提级办案。去年以来,该市已实行异地交叉办案16件。
“以往基层在办案过程中,‘人情’‘关系’都是相当大的困扰。推行异地交叉办案后,由于办案人员接手的是异地的案件,思想上的顾虑和包袱也少了,工作成效自然就上来了。”该市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白树奎介绍说。(侯秀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