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6个市105个县(市、区)纪委书记均回归主业
2014年以来,安徽省纪委围绕深化“三转”,聚焦中心、打“虎”拍“蝇”,增强办案一线力量,用铁的纪律打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整编“武松” 打“虎”一线增力量
“经过两轮内设机构调整,省纪委机关整合6个机构、重组2个机构,纪检监察室由4个增至7个,直接从事监督执纪问责的部门达12个,占机关内设机构的70.6%,直接从事监督执纪问责干部109人,占机关干部总编制的63.8%。”省纪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
在保持内设机构和行政编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安徽省纪委机关大幅增加“打虎一线”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按照“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业主责”、“上下基本对口、理清职责任务”和“不增加内设机构数、行政编制数量以及领导职数保持不变”的原则,安徽省纪委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自上而下,省、市、县(试点)三级稳步推进内设机构改革。
从召开省辖市纪委座谈会,到分赴16个市征求意见,2014年下半年,省纪委在完成本级内设机构调整以后,通过反复调研论证,着力指导和推动市级纪检监察机关改革,明确对省辖市内设机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时间安排、工作步骤和相关具体问题。
“按照省纪委要求,我们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党组)的重视支持,并在‘三转’基础上提出‘五转’,转思想是前提、转职能是核心、转方式是关键、转作风是保障、转体制是根本”,目前已设立5个纪检监察室,从事执纪监督人员占机关总编制76.5%。”芜湖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刘玉杰说。
据悉,截至去年底,全省16个省辖市纪委顺利完成调整工作。每市纪委均增设2个以上纪检监察室,调整后均设有4至6个纪检监察室,16个市纪委共增设41个,直接从事监督执纪问责人员占总编制均在70%以上;均单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专司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
与此同时,省纪委积极推进县级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围绕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工作力量、提高监督实效,重点解决县乡两级纪委职责不清、监督力量薄弱、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已选择了一县、一区为基层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省纪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打“虎”拍“蝇” 聚焦中心不发散
“以前到现场参加招投标监督,实际监督作用非常有限,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好了,与纪检无关的工作都退出了,可以专心做好主业了。”黄山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卢邦生坦言。
2014年,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各市、县纪委不得承担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与履行纪检职责无直接关系工作,派驻纪检组组长不参与党组其他业务工作分工。同年9月,省纪委组织对全省16个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纪委开展督查,针对部分市县纪委书记分工过多的问题,督查组对市、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要求尽快调整解决。目前,16个市纪委书记、105个县(市、区)纪委书记均回归了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分工。半数以上省直单位派驻纪检组组长不再分管驻在部门其他业务工作,向省委工作部门派驻纪检组工作也已正式启动。
同时,省纪委监察厅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先后开展三轮议事协调机构清理工作,将原先省纪委监察厅负责同志参加的213个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调整为10个,减幅达95.3%。全省16个省辖市纪委监察局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原来平均每个市150个减少为21个,减幅达86%;105个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原来平均每个县125个减少为19个,减幅达84.8%。近期,市、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还将开展新一轮议事协调机构调整工作,并着力纠正部分地方将与纪检监察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办公室设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现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积极减负,集中狠打“老虎”、快拍“苍蝇”,在增减之间,压实了监督责任“担子”,强化了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直接促进了反腐败工作的开展。
打开安徽省纪委监察厅网站的“案件查办”栏目,滁州市委原书记江山,淮南市委原书记方西屏,商务厅党组原书记、原厅长曹勇,寿县县委原书记张绪鹏……2014年“打虎榜”彰显了打“虎”成效。广大干部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直观感受,也可从许多基层纪检干部的工作中窥见一斑。“2014年是十分忙碌而又兴奋的一年。”怀远县某镇纪委书记田祖松说,一年来他们一共查处了好几名腐败村官。
据了解,2014年安徽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91437件次,同比增长49.2%;立案11570件,同比增长48.4%;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703人,同比增长37.3%;立案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案件263件,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201人。省纪委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审查的市厅级干部23人,其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3人。
练好“内功” 忠诚干净敢担当
“到了案件室,感觉接触范围更广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了,参加这样的培训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提高案件调查和依纪依法安全办案的能力。”刚从执法监察二室转岗到办案一线孟庆锋在参加完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后告诉记者。
2014年,省纪委通过组织或派员参加上级纪委调训和委托培训,共培训纪检监察干部近1000名,特别是加大“三转”以后轮岗到办案一线的,强化实践锻炼,干部能力得到了新提升。
“现在会议和发放的简报都少多了,我们可以从繁忙的事务中脱身出来,做更多的事情。”省纪委办公厅的一位同志说。
除了加强对“武松”们的培训,省纪委一直把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14年,省纪委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安徽省三十条规定精神,切实转变会风文风,省纪委组织的会议比上年下降25.8%,印发简报下降24.5%。同时,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改版升级纪检监察门户网站,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闻发布,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去年初,在委厅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上,省纪委要求机关各单位查找“四风”方面的问题,坚决整改落实,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作出表率。通过调研,制定印发《安徽省纪委监察厅关于作风建设有关规定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着力构建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常态化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纪检监察机关不是“避风港”。省纪委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坚决防止“灯下黑”,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全省共对66名纪检监察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开除党籍9人。(安徽省纪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