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悬利剑 持续发挥巡视震慑作用
近日,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轮第一批次巡视完成进驻并开展工作。此次巡视采取“常”“专”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哈密地区、巴州和哈密市等4个县市开展常规巡视,对自治区民语委、新疆工程学院等10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巡视。实行“一托二”,每个组巡视两个地方(部门、单位),同步安排、分批进驻。8个巡视组将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分两批次完成对16个地方、部门、单位的巡视。
从抽调19名人员充实巡视队伍,到举办巡视干部培训班,从向纪检、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广泛搜集情况到与被巡视单位沟通对接,从召开巡视动员会到集中进驻被巡视单位……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厉兵秣马,再度出击!
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形成巡视新常态
“聚焦‘四个着力’,突出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完成3轮16个单位的巡视,发现问题305个,收到反映自治区党委管理干部问题线索51件,县处级、乡科级干部问题线索86件”“在原有5个巡视组基础上新增3个巡视组,不断充实巡视工作人员”……在巡视工作专题汇报会上,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向自治区党委交出了2014年巡视工作成绩单。
“2014年是巡视工作深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加强中有改进、在改进中有提升,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进步。实践证明,巡视工作充分发挥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利剑’作用,有力推动了腐败案件的查处,强化了‘不敢腐’的氛围,促进了依法依规管党治党,提振了各族干部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听取汇报后对2014年巡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15年全年计划开展四轮对56家单位巡视,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互结合,统筹安排、灵活机动,区分轻重缓急、把握节奏步伐,一步步推进实现巡视“全覆盖”目标。
“8个巡视组”“4轮巡视”“56家单位”……这一连串的数字表明了2015年巡视工作的力度、强度、频度前所未有,也标志着自治区巡视工作新常态逐步形成并不断巩固。
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高位推动巡视工作开展
自治区党委始终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推进巡视工作,着力发挥巡视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利剑”作用。自治区党委态度坚决,全力支持巡视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在现有8个巡视组基础上,拟再增加2个巡视组,完善巡视组组长“人才库”,配齐配强巡视组副组长,从纪检、组织等部门选拔充实巡视工作人员。在后勤保障上,明确规定今后不再从巡视机构抽派人员参与执行与巡视工作无关的任务,并全力保障巡视机构的办公用房、装备设备、工作用车和工作经费。
重视空前、机构健全、人员到位、保障充足……自治区巡视“利剑”越铸越坚韧、越磨越锋利。
坚持问题导向,将巡视工作引向深入
找准方向。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把规定动作做足做深,坚持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的监督检查摆在首位。细化标准,完善内容,着力发现党员领导干部在落实“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四个服从”要求,以及反对“三股势力”的态度、立场和现实表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根据援疆工作新形势,将援疆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列为重点关注领域,突出本土特色,认真做好自选动作。
突出重点。每轮巡视过程中,各巡视组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个中心,坚持“四个着力”,盯住“三个重点”发现问题。紧盯重点人,强化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紧盯重点领域,着力发现矿产资源、土地开发、惠民资金、援疆资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紧盯重点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插手工程项目等问题,重点发现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权利腐败问题。
创新方法。各巡视组灵活运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走访调研、明察暗访等方法,不打招呼、不让陪同,直接走访相关单位,咬住蛛丝马迹不放,一查到底。
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发挥巡视强大威慑力
4月1日,自治区民政厅副巡视员尹明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时隔仅6天,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莫涓接受组织调查。
4月3日,根据巡视移交线索,新疆日报社对违反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6名报社管理的处级干部进行了查处,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要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形成有力震慑,让所有的干部受到警醒、得到警示,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张春贤态度坚决、掷地有声。
除了移交自治区纪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有关部门的问题线索,对反馈给被巡视单位的问题,要求被巡视单位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公布整改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自治区党委巡视办每轮建立工作台账,并将于近期组织对2014年首轮被巡视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切实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