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文明礼仪”开新花
新年伊始,罗山县将“文化礼议进农家”纳入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范围,加大指导协调力度,进一步发挥罗山歌舞之乡、书画之乡的优势,精心策划,辅政服务,将文明礼仪建设延伸到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中,营造了“大宣传”工作格局。
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工作。针对当前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成份复杂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实际,该县注重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本着关心人、帮助人的原则,指定党员干部上门包户,详细宣讲《公民道德标准》和《文明市民手册》,完善《村规民约》,向广大农民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结合“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道德模范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三优三创”等创评活动,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切入点,对群众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解决陈规陋习、邻里不和、门户不顺作为重要整帮内容,广泛创评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集镇、文明景区,着力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突出抓好文化、卫生、市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广大农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引导群众重拾礼仪传统。把“文明礼仪”列入年度宣传计划,在《今日罗山》、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开设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或专题节目,长期宣传“身边好人”,彰扬各类典型,营造良好氛围。组织10名“道德模范”深入基层巡讲,已开展专场报告12场;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制作宣传专栏、文化长廊、公益广告牌,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各村以村小学校为载体,开办农民夜校,系统讲解文明言行、礼仪形式、道德规范、审美标准等详细内容,配播《弟子归》、《道德经》等传统教育影视故事,多次举办文明礼仪问卷、知识竞赛等大型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正确处理好新时期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截止目前,全县已举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培训班35期,发放文明小册子3余万册,受教育农民8.5万人次。
着力提升“六项行动”。该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着力提升市民安全行动、环境保护行动、优质服务行动、文明交通行动、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和社会志愿服务行动等“六项行动”。在县城,利用6所中小学为阵地,开办了家长学校、科技夜校,广泛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和文明礼仪知识,讲解“市民文明公约”、“卫生小常识”、“文明市民须知”、“城市精细化管理规则”等内容,先后有2.6万名学生和家长接受了教育。在农村,持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除陋习”及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景点等创评活动,并大力开展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六文明”系列活动,倡导“俭以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把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城乡居民教育之中、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
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印发《罗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成立各种类型的互帮互助组织。30多个社区禁赌禁毒协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团体,采取“一对一”办法,对涉赌、涉黄、涉毒、涉贪、涉腐等重点人员进行文明劝导,加强对园区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特别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等各类特殊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廉政文化与帮扶、矫治、管理于一体,对各类特殊人群进行文明感染,强化教育转化和服务管理工作。如今,吵嘴打架、偷盗赌博、红白事大操大办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请巫送神、占卜算卦、看阳择阴、算命求神等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基本绝迹,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崇尚文明、“兴文立礼”的风气正在形成。(熊道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