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山县:破解“四唯”难题 吹响从严治吏“冲锋号”
近年来,雷山县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要求,在干部选用工作中,着力破解“唯票、唯分、唯年龄和唯GDP”问题,用管用的办法识人、正确的导向选人、科学的机制用人,切实把一心为民、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出来、使用好。为该县实现同步小康、后发赶超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坚持群众意见与组织意图的统一,破解“唯票取人”问题,选用受欢迎的干部。该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最大程度地把民意作为干部升迁去留的“硬杆子”,既充分发扬民主又不简单以票取人,实现群众意见与组织意图的有机统一。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全体在编在岗人员列为参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范围,综合运用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重点考察、延伸考察以及沟通协商等多种方式,真实了解民意、正确集中民意,切实提高民主测评质量。二是辩证、客观地分析民主推荐得票情况,结合平时掌握的德才、实绩、班子结构和工作需要对照起来分析,确定人选。三是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靠广大群众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的民主监督,建立健全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经常性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审核制度。打破干部提拔作用“唯票”论,真正把敢于亮剑、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坚持考试分数和工作能力的统一,破解“唯分取人”问题,选用有能力的干部。该县坚持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干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意见》,稳妥推进科级领导职位竞争性选拔,打破身份壁垒,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一是严格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从实际需要出发,对高层次、紧缺急需而本地无合适人选的、人选过多难以确定的,可以合理确定公开选拔的职位、数量和范围,2012年至今共举行竞争性选拔2次,其中选拔副科级干部3名,破格选拔正科级干部1名。二是改进竞争性选拔方式方法,突出岗位特点,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引导干部在重实干、出实绩上竞争,通过民主推荐会议,推选出竞职陈述和面试人选,并采取大评委制(县级干部7人、两代表一委员7人、岗位系统相关代表7人)对竞职陈述和面试人员打分(全程录像)“总分=县级干部组平均分*40%+两代表一委员组平均分*30%+岗位系统相关代表平均分*30%”,最后进行差额票决,并作出任用决定。既注重客观成绩,又注重主观考察,最大限度地掌握干部的综合表现,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三是探索实行“差额试岗”,用好试用期制度和抽(借)调、跟班学习等人才培养方式,让干部到实际岗位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实践检验工作能力,期满后针对人岗匹配度进行严格考核,择优选择最佳人选。
坚持工作实际和德的统一,破解“唯GDP取人”问题,选用德才兼备的干部。雷山县被定为贵州省10个不以GDP考核的县之一,该县在干部考察中,把为民服务和工作实绩作为重要依据,既看显绩又看潜绩,综合考察干部整体素质。一是改进政绩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当前又看长远,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用好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真正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受到褒奖和重用。二是实行干部考察德的评价反向测评。在干部德的考察中通过正向总体评价和反向评价要点对思想言论、政治立场、服务群众能力等10个方面列出详细清单,并要求有负面评价的必须附具体事例说明。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三是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强化离任审计,更加注重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债务状况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使那些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于搞形象工程的干部受到约束和警诫。
坚持遵循干部成长和优化班子结构的统一,破解“唯年龄取人”问题,选用有潜力的干部。雷山县严格落实干部任用年龄规定,坚持看年龄而不唯年龄,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不搞“一刀切”,在注重储备培养提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努力形成各年龄段干部共同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坚持老中青结合,让各年龄段的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努力实现干部选拔配备工作的科学化;二是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敢于给他们搭梯子、给位子、压担子,激励他们奋发进取。2014年该县从县直机关选派3名年轻乡科级干部到乡镇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选派1名副科级干部到杭州市上城区挂职学习。三是对一些年龄虽偏大,但责任心强、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干部,根据班子结构适当给予保留。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分管或主抓某一项工作,协助班子成员搞好整体工作,实现非领导职务干部余热得到发挥、人才资源再利用、班子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充分调动整个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