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区三措并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近年来,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构建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落实。一是健全领导体制。突出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区各级党委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各级纪委严格落实监督责任,积极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积极发挥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形成推动反腐倡廉任务全面落实的工作合力。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区委、区政府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及时召开了“两个责任”工作推进会;出台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察责任的意见》,对“两个责任”内容进行细化;健全落实主体责任的保障机制,建立定期向上级党委和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述责述廉述德、廉政谈话、约谈、督查等配套制度;督促下级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延伸到基层站所、农村、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基层单位,形成上下贯通、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完善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紧抓住责任分解、检查监督、考核评比、问责追究四个环节,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各级党委履职重点,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2013年以来,共对65名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
加强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一是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开展书记大接访工作,主要领导定期接访群众,亲自批示群众信访件。加快完善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平台开通以来,共收到网民的诉求2800多件,及时回复率100%。在区、镇两级信访维稳中心设立“派驻信访监察室”和“联合接访中心”,公开受理群众诉求,实现信访信息互通、信访资源共享。开展“阳光信访”和基层巡访活动,全方位拓宽信访举报渠道。进一步规范信访举报处置权,实行信访举报线索统一管理和集体研判,共召开研判会12次,集体研究处置信访举报215件。二是支持纪委查办案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办案情况汇报,对重要案件查处提出指导性意见,领导和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工作。区纪委充分发挥反腐败组织协调职能,以开展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整合办案资源,坚持“两个为主”,突出办案主业,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2013年以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223宗223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4宗,党纪政纪处分218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1420多万元。三是积极深化案件查办效果。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和“一案双报告”制度,强化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发案单位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堵塞漏洞,发挥办案“治本”的功能。通过查办案件共发出整改建议书13份,建立完善管理制度50多项。
加强对预防腐败的源头治理。一是抓监督,规范干部权力运行。制定惩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及分工方案,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抓早抓小开展干部约谈,区委和区纪委主要领导对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12名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有苗头性问题的23名干部进行约谈,对新任职党政“一把手”、新提拔党员干部、村“两委”换届新上任书记、主任等共300多人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创新方式开展述责述廉述德工作,强化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26个单位“一把手”向区纪委全会“三述”并接受述评,全程电视录播公开。设立干部监督台帐,全区共56名科级干部报告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监督,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行为,交易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共完成21宗集体资源竞拍,最大程度压缩农村干部权力寻租空间。二是抓创新,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以“廉洁阳东”创建为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实施“1+1+6”制度体系建设。深化党务、政务、厂务和村务工作,完善“四公开”信息平台。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全区100多个科级单位建立了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加强社会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建立非公企业纪检组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三是抓改革,促进行政效能提升。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减行政审批事项150项。改革行政服务体系,推行部门“一表制”审批和并联审批,缩减审批时限,建设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并将便民服务工作延伸至村级。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所有的行政审批流程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视频实时监控。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建成覆盖区、镇、村的三级电子政务网络,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阳东区纪委 罗文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