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县:“三个加法”强化民生监督 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来,玉屏县纪委监察局按照省市纪委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三个加法”,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民生监督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民生水平。
一、“传统方式+现代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透明度。
(一)“一会一栏一报一卡一箱”的传统方式将民生政策、民生资金等公布于众。 运用村(社区)每季度组织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在村(社区)里召开一次民生工作面对面会议;民生公示公开专栏、玉屏报、民生政策明白卡、投诉举报直通邮箱等6大传统平台,做好民生政策、办事流程、补贴补助资金、工程项目、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六大公示,全面提升民生政策公开透明度。半年来,村(社区)召开会议150余次,设立公示公开栏95个,发放民生报2万余份、发放民生政策明白卡2.8万份,建立投诉举报直通邮箱75个。
(二)“三屏二网”的现代技术搭建起“零距离、无障碍”监督格局。通过电脑显示屏、手机显示屏、民生查询屏及民生公示网、民情系统网的现代传媒技术将六大公示内容、民生监督职能职责、举报电话、民生监督工作动态等信息及时进行公开公示,群众只需到电脑、手机上点击专门网站,就可以了解全县各类民生政策、民生项目资金,实现了“手指一点,民生尽显”的社会监督格局。截至目前,民情系统网已录入民生政策 27个 ,办事流程16个,各类补助类资金信息目录1715条86页,公开公示了2014年以来20多项行业类别的民生补助类资金,为民生监督组、驻村干部实施精准监督提供了便捷。同时依托政府公众网开设民生公示网,链接贵州省涉农公示网端口,公布2012年以来的民生项目、资金发放情况,发布了30余条监督工作动态,通报了2起查处的典型案例,同时还在乡镇便民中心、村、社区、学校搭建了民生查询平台。
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明确职责定位,提高工作战斗力。
(一)强化乡镇部门主体责任,确保日常监管有人抓。
今年来,我县先后召开了4次民生监督工作会议,不同程度强调了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的主体责任,提出了要高度重视民生监管工作,切实强化廉政教育,积极创新公开方式,尽快建立监管制度等八个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各乡镇主动作为,搭乘小部制改革的快车,按照“三办三中心”的职能职责,将民生项目资金监管责任落实到中心负责人,细化民生项目资金监管任务,提出日常监督检查要求、方式、时限,“三办三中心”组织开展所辖资金监督检查,认真查找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限时整改,保障了三年铸廉行动自查自纠工作扎实开展,让民生项目资金真正惠民。
(二)强化纪检机关监督责任,确保民生监督全覆盖。
一是整合资源,构建监督网络。探索构建“5+x”监督体系,即在 “五位一体”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院务(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监督委员会、义务监督员、驻村干部等监督力量,同时还根据工作需要,从县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财会知识过硬的人员充实到监督组,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着力构建横可到边,纵可到底的监督网络,保障监督全覆盖。二是真抓实干,开展专项监察工作。按照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今年来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新建房屋土地使用证办理及收费情况、学生资助金监管情况三项专项监察,主动发现民生项目资金监管、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研判收集的问题线索,深挖细查,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半年来,共发现问题40余个,督促整改问题36个,诫勉谈话6人,约谈5人,立案19件20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1件12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2件2人,收缴违纪资金140余万元。三是以点带面,推进示范点创建工作。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以构建“公开、透明、规范、完善”的民生资金监管体系为目标,重点打造平溪镇紫气社区、朱家场镇谢桥村、新店乡老寨村等10个示范点。半年来,召开4次专题会议,具体安排部署示范点打造工作,同时,还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到麻江等地学习民生示范点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三、“计划安排+制度建设”周密部署工作,提高管理规范性。
(一)强化安排部署。本着早安排、早部署的原则,我县制定了微型企业补助资金和水土保持项目的专项监察方案,具体安排部署第三季度的专项监察工作,明确了工作时限、工作范围、工作要求,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目前我县建立了项目资金双备案制、清单监督制、定期通报制、一案三报告制、严格责任追究制等10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民生监督工作,为各民生监督组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还督促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民生资金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报账制、公开透明管理制、绩效评价制、跟踪审计制等,充分发挥制度的治本作用。(玉屏县纪委 华帮艳 高庆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