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五常”措施把纪律挺在前面
田东县纪委认真贯彻中央纪委关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的要求,着眼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和有效保护干部,坚持抓常抓早,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干部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隐患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一、廉政短信常提醒。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防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防止奢侈浪费行为和纠正不正之风,田东县纪委借助手机这一传媒载体,充分发挥手机短信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操作简便、警示作用强的优势,打造廉政教育新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增强廉政教育的时效性、新颖性和针对性,使手机成为随身携带的一个“小警钟”,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在重要时间节点共发送廉政短信1万多条,覆盖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乡镇基层站所负责人,各村(街)、社区支书、主任,县直单位二层机构负责人等近2000人,有效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政意识,改变工作作风,起到了积极作用和良好的警示教育和监督保障作用。
二、典型案例常警示。坚持开展廉政教育,运用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由县纪委牵头,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等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成廉政教育巡回宣讲团,有针对性地到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分类别、分行业进行巡回宣讲。宣讲团采取以案说法、以案析法等方式,结合本县发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用身边的人和事开展警示教育,着重从思想根源、教育监督、制度机制等方面分析原因及其危害,查找薄弱环节和漏洞,以案说纪,以案明纪,提高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水平。截至目前,已开展32场宣讲活动,接受教育人数达3000多人次。突出在住建、民政等系统开展案件警示教育活动,参加教育人数3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成效。针对农村危房改造和民政救助职务犯罪,县纪委积极与法院、检察院联合开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活动。今年以来,先后2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县、乡镇、村党员干部共152人旁听法院公开庭审,“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达到了“惩处一人,警示一片”的预期效果。
三、过失问题常约谈。小过失提早告诫,是防止腐败,保护干部的有效办法。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发现问题必谈,形成约谈提醒制度化、常态化。制定推行了《田东县纪委检察联合谈话提醒教育制度》,运用“提醒性约谈”、“警告性约谈”和“保护性约谈”三种方式,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机,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偶发性、轻微性的过失人员,进行“慎初”、“慎微”约谈教育。即:对有信访反映但无证据支撑、有不良传言但无明确举报的人员,进行“保护性约谈”,帮助查摆问题,改正错误;对有苗头性问题但尚未构成违纪和习惯性犯“小错”、故意从“小过”的人员,进行“提醒性约谈”,引导其检视小事,追根溯源,透析危害;对有倾向性问题的人员,进行“警告性约谈”,指出问题、督促改正,防止小错铸成大错,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同时,针对党员干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职责和作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不廉洁现象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在落实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运用约谈方式及时进行警示提醒或诫勉纠正。制度实施以来,全县累计廉政提醒约谈90人,整改突出问题60余个。
四、重要节日常督查。重大节日期间是各种不正之风和奢侈浪费行为易发、高发期。为实现节日期间作风建设情况监督检查的制度化、常态化,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严格遵守党纪党规,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执行到位,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对公务用车管理、窗口服务、值班制度等关键环节检查一遍,督促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凡是在明察暗访中发现的公车私用、请客送礼、违规消费娱乐等苗头或问题,当面对当事人进行提醒,现场督促纠正,设定最后一道“安全阀”。对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并纳入年终干部绩效考评,形成有力震慑,切实维护铁的纪律和刚性约束,有效遏制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县共通报纪律和作风问题63人次。
五、突出民生常关注。从关注民生入手,重点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变“全面检查”为“重点抽查”、“事后检查”为“事前检查”,突出“监督”和“预防”两大职能,着力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好维护农民利益工作。强化惠农政策公开宣传。建立镇、村、屯强农惠农政策、资金“三级公示”制度,要求各乡镇今年上半年至少要建立镇、村各一个惠农政策公开示范点,加强和规范重点屯公开公示力度,年底所有镇、村公开公示实现全覆盖。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履职。针对惠农指标分配、资金发放等监管薄弱环节,督促财政、林业、住建、民政、扶贫等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监管制度,防止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加强惠农资金监管的督查。派出检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全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督促整改问题35个,立案查处4件,涉及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