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县纪委巧用“点子”打好“特效针” 惩治毛毛雨腐败
党的十八大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廉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在重拳打“老虎”的同时,各地也曝光出不少“蚁贪”“鼠贪”“蝇腐”等毛毛雨腐败现象。这种毛毛雨腐败,不易察觉,却影响了我党的执政之基,社稷之本。近年来,湖南省新田县纪委注重对毛毛雨腐败的惩治力度,通过立规矩、严问责、重监督的“点子”,打好三剂“特效针”,惩治毛毛雨腐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立规矩,打好防患未然之“预防针”
此“针”由“暖色调”教育、“冷色调”教育两大成分组成。学习先进人物,培养公心,不断提高官员自身修养;通过违法案例展示,加强廉政警示教育,从意识上斩断官员的贪念,将毛毛雨腐败斩断在萌芽阶段。
1、坚持“暖色调”教育,未雨绸缪正面引导干部。一是典型示范带动干部。该县围绕开展孝老爱亲模范、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永州娇子”系列评选活动狠抓正面引导教育,充分依托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勤廉榜样带动干部。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向基层干部勤廉榜样陈运周同志学习,以陈运周同志的先进事迹带动全县干部作风的转变。三是历史事迹带动干部。该县结合本土实际,提出了“远学王鼎铭,近学焦裕禄”的口号,编印了1000册廉政文化连环画《一代廉吏王鼎铭》发放到党员干部手中,通过图文并茂加大宣传,古今聚力,确保廉政文化宣传到位。
2、坚持“冷色调”教育,防患未然反面警示教育。一是监狱场景捶醒教育。今年,该县将组织党政“一把手”到监狱观看犯人实际生活,通过触目惊心、“零距离”接触犯罪后的实际艰苦生活,使领导干部不敢犯罪、畏惧犯罪。二是坚持红色基地觉醒教育。依托该县莲花乡小源村会议旧址、蒋先云故居、郑作民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平台,要求全县各单位分阶段、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以红色基地革命“血的代价”觉醒干部、唤醒干部。三是坚持案件查办警醒教育。充分发挥该县案件查办“一案两报告”制度,强化“查改防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宣传,提升办案治本功能,切实形成警示教育的高压态势。
二、严问责,打好杀一儆百之“强效针”
此“针”由高压问责、倒逼压力两大成分组成。通过高压问责的决心和勇气,形成震摄;采取倒逼压力的作风整顿,从措施上斩断官员的贪手,让毛毛雨腐败不敢现身。
1、实行“一查到底”的高压问责。追责有力,才能预防有效。出现毛毛雨腐败行为,既应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也应追究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责任。该县纪委始终坚持严肃执纪、积极查处,特别是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形成震慑,实行“一查到底”的高压问责。
2、形成“三令五申”的倒逼压力。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三令五申”工作倒逼压力,对发生的毛毛雨腐败违纪案件,给予严肃问责,增强惩治毛毛雨腐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重监督,打好釜底抽薪之“免疫针”
此“针”由多元监督、建章立制两大成分组成。利用公众、媒体等多形式进行监督,形成反腐合力;制定各种完善合理的制度加以约束,并规范化、常态化,从机制上斩断官员贪念的尾巴。
1、实施多元监督,整合反腐合力。该县充分发挥全县12名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监督员的作用。为切实解决因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村务公开不及时等引发的群众上访问题,该县充分整合原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等,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对村级各项事务的规范化运作。注重农村“人”、 “财”、 “事”的监督管理,加大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的发挥,使之成为群众的“代言人”、群众的“理财员”、群众的“监督员”。
2、实施问题导向,构建长效机制。为有力惩治毛毛雨腐败问题,该县通过“以案查因”、“以案找漏”的方式,针对公务接待费过高、公款吃喝、公车管理不规范等毛毛雨腐败案例,及时制定了《新田县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新田县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核审批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公车封存停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采取硬办法落实制度执行力,坚持做到“以案找漏”,对发现了的问题,不查实不放过,查实了不处理不放过,处理了不通报不放过,通报了不曝光不放过,曝光了不整改不放过,形成了持续有力的震慑,突显正风肃纪实效。(新田县纪委 侯玲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