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把纪律挺在前面 推动“两个责任”落地有声
7月22日,地委书记邓章武在地委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会上强调:落实“两个责任”作为检验党员干部肩膀承受力的一块“试金石”,直接衡量着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的责任、能够担当的作风、善于担当的智慧。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各级党委、纪委的基本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今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探索有效、管用的监督审查方式方法,强力推进“两个责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实现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以上率下 层层压实“两个责任”
落实好“两个责任”,关键是向末端基层查责问效,把责任传导和压实在各级党委、纪委,让纪律的“鞭子”抽在不抓不管的松懈之手上。阿勒泰地委坚持以上率下,抓住“关键少数”,通过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核问责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促进各级党委“知田善种”。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落实好“两个责任”的前提。地委相继召开3次地委委员会议、2次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地区办案场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400万元,调整配备地、县纪委(纪检组)负责人和纪委处室主任36人,审议通过8项制度措施,对5件举报线索作出批示,重要案件查办实行“签字背书”。地委召开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会,专门听取地区四套班子、法检两院履行主体责任和纪检委履行监督责任情况汇报,带头推动压实“两个责任”。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坚持做到“四个亲自”,带动各级党组织形成了主动领责、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
划清“责任田”,才能种出“高产地”。地委以开展“主体责任落实年”为抓手,把履行“两个责任”作为“重头戏”,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评和综合考核。制定了《地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年工作方案》,确定了20项工作内容,提出28项工作措施;编制了《地区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一览表》,把各项任务分解到21名地委、行署领导成员;印发《地直机关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分工意见》,将任务落实到38个牵头单位和42个协作部门;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两个责任”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权责对等的责任分解体系。
“工作部署了,关键看落实,要一项一项地盯紧,一级向一级压实。”地委委员、地区纪委书记郭云翔多次强调。地区纪委在纪检监察系统倡导时时抓、事事抓、全年抓的工作理念,通过调研督导、约谈询责、会议述责等方式,及时跟进。地区纪委主要领导带队,先后组织8个调研督导组,开展12次调研督查、5次专项检查和1次季度检查,深入乡村,直接入户,问效基层“最后一公里”。举办了“两个责任”电视访谈,组织六县一市一景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走进直播间,通报履责情况,接受新闻媒体和大众监督。地区纪委主要领导分别对县市和26个地直单位党组织“一把手”进行了约谈,讲形势、交问题、给任务,上紧主体责任“发条”。相继召开了科教文卫部门、经济条管部门落实“两个责任”汇报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对策,以会促查,跟进问效抓好“两个责任”。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上半年,针对执纪监督中“一案双查”发现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缺失问题,地、县纪委对43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其中地区纪委对12名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和诫勉,收到了问责一人警示一片的效果。
突出主业 扎紧纪律规矩“篱笆”
履行好“两个责任”,关键在于用纪律规矩管好大多数。阿勒泰地区纪委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做到纪在法前、以纪治吏,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保持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
在所有的纪律规矩中,第一位的就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地区纪委把对政治纪律的监督作为第一位的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地委关于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监督检查的实施办法》,抽查遵守政治纪律和内部自查自纠情况,开展政治坚强问题谈话262人次,全地区393个党组(党委、党支部)与3.2万名党员干部重新签订了遵守政治纪律保证承诺书。
作风背后是纪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是纪律审查的重点。地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上半年,开展152次督查,抓早抓小纠正问题166个,查处“慵懒散拖”问题136起,对9名县处级干部进行谈话函询,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1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人,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案件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人,先后5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19起典型案例,严防“四风问题”异化重生、反弹回潮。
“地、县(市、景区)纪委自办案件数量和质量要在去年基础上有提升,部门和乡镇纪委执纪办案水平有提升。”这是年初地区纪委在纪检监察干部座谈会上对纪律审查提出的“双提升”的要求,以此为目标,引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向主业聚焦发力。今年以来,地区纪委建立了联合办案、全员办案、精细办案、安全办案四项机制,确定8项联合反腐机制,召开地区纪检监察系统查办案件工作会议,研究纪律审查工作,培养办案人才和后备人员,狠抓办案安全,建立健全15项配套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纪律审查水平。以建立机制为基础,地区纪委在纪律审查方面实现了问题线索核查有突破、严查快处违纪行为有突破、发挥纪律治本有突破的“三个突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新立案7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8人,分别上升97.2%、118%。
知行合一 筑牢纪律规矩“防火墙”
落实好“两个责任”,首先是抓源头、抓思想根源。地区纪委把党风廉政教育、建设廉洁文化作为惩防并举的“先手棋”,不断强化“不想腐”,让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意识在党员干部头脑中扎住根。
实施党风廉政“大宣教”工程,组织县处级和乡镇党政正职集中轮训,在本地主流媒体开设“廉政进行时”、“廉政之声”、“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谈责任”等廉政专栏,强化履行“两个责任”舆论导向;开通“廉政在线教育大讲堂”、1115名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开设“金山廉政大讲堂”,地委书记、纪委书记率先讲授廉政党课;开通三个廉政微信平台,阅读量突破90万人次,拓展指尖上的廉政教育。在第十七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期间,编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策法规及典型案件汇编》、《纪检监察系统应知应会300题》、《党风廉政教育读本——典型案例剖析》,开展“守纪律讲规矩”百题测试活动,组织全地区党员干部参加自治区纪委举办的“纪律知识网络答题”活动,组织86个部门(单位)1350余名党员干部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
制度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基。地区纪委通过“废改立释”,用制度规定防控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廉政风险,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地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试行)》、《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57项制度措施,着力解决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干部选拔任用和国有资产等领域“量身定制”“暗箱操作”等问题,阻断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行为。同时,地区纪委制定了《关于对领导干部实行约谈函询、诫勉教育、责令纠错三项预警制度》,抓早抓小 “治未病”,让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深化改革 锻造具有新疆特色的纪检监察好干部队伍
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必须要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好干部队伍做保障。地区始终围绕纪律建设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四转”,打造执纪 “铁军”,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增添活力。
地委把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力推进,制定《地区贯彻落实〈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纪律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确立了近期9个方面26条任务措施,制定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中,地区不等不靠,更名调整和组建内设机构11个,增补3名纪委委员,调整、提任和选调干部27人,执纪办案机构和人员均达到70%以上,地、县(市、景区)纪委退出议事协调机构达79%。制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开展清理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兼职分工,初步实现“瘦身、减负、聚力”的改革目标。推进“大口派驻”管理,对县(市)组建的24个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分类指导推进;加强乡镇纪委建设,给教材、教方法、抓指导,打开乡镇纪委执纪办案新局面。上半年乡镇纪委立案15件,同比上升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