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在约谈中挺纪立规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报告:无。
这是兰州市近期统计全市各区(县)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时榆中县反馈的情况。乍看喜人的景象却经不住推敲。兰州市纪委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县并非没有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而是没有按要求向市纪委报告。
“今天对你因工作责任落实不力而导致的迟报未报问题进行一次告诫……”2015年7月24日,榆中县被省纪委通报后,兰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建平第一时间对该县主要领导和县纪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告诫约谈。
兰州市把约谈工作作为“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的有力举措和抓早抓小的有效手段,坚持常态化开展、规范化落实,解决了一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今年上半年,兰州市各级领导干部共开展约谈工作14186次,约谈36908人次,其中地厅级干部56人次,县处级干部4562人次。
约谈内容:“两个责任”是根本
为确保把纪律执行到位,兰州市纪委明确规定:每个领导干部都负有在职权范围内开展约谈的责任,每个领导干部都有接受约谈的义务,约谈工作要做到“三个必谈”。
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必须约谈。
“由于局党组班子疏于对干部的管理监督,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导致教育系统有3个单位9人违纪被追责,我作为党组书记、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的谈话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教育,也是一种警示。今后,我和班子成员将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7月8日,兰州市教育局领导班子被集体约谈后,局党组书记何泳忠深有感触地说。
兰州市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作为年度考核重点内容,严格实行责任追究。2014年度考核中,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4个单位领导班子被评定为“差”,26个单位领导班子被评定为“一般”。6月中旬起,对被评定为“差”的4个单位党委(党组)书记逐一进行告诫约谈,被评为“一般”的26个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被集体约谈。
监督责任落实不力的,必须约谈。
因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问题全面核查中,发现有41家“零报告”单位存在工作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的情况。6月,兰州市纪委班子成员分批次对这41家单位的一把手和纪检组长共82人进行了集体约谈。张建平在约谈时严厉指出:“作为一把手和纪检组长,你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你们监督责任不落实、执行规定不坚决、落实制度不严格、怕得罪人心理作怪,才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张建平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和纪检组长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立即进行“回头看”,自查自纠,上报整改结果。
兰州市纪委实行“一事两约谈”,即对当事人约谈,既将存在的问题点明点透,又将整改的事项靠实抓实,确保整改到位、引以为戒;对责任人的约谈,既对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进行约谈,落实整改措施,又对监督责任的第一责任人进行约谈,提出具体要求,履行监督责任。
工作责任落实不力的,必须约谈。
6月5日,七里河区委副书记、区长魏晋文就后山扶贫工作约谈了区政府副区长车培东、区发改局局长仲杰荣、区扶贫办主任马小军等10名相关责任人;
7月23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主任高文阳就大气污染治理督查工作对相关处室负责人进行了提醒约谈。
工作责任的落实,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具体体现。对工作责任落实不力的,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省纪委以及市委、市政府、市纪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进展缓慢的;工作任务未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影响工作进展的;履职缺位、错位、越位造成不良影响,群众意见较大的,对责任领导和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该批评提醒的批评提醒,该调整的坚决调整,该问责的严厉问责。
约谈保障:三项措施促落实
约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县乡村上下联动,部门单位左右协调,全力全面抓好约谈。
盯紧工作“三环节”,即约谈前期把好关,做到重要工作开展前、苗头问题衍生前、焦点问题爆发前、问题线索查处后“四必谈”;约谈中期号准脉,剖析问题、找准病灶,既看到问题的偶然性和特殊性,又找到问题的规律性和典型性,达到提醒告诫少数,警醒教育全部的目标;约谈后期盯着办,对约谈事项实行跟踪管理,工作约谈事项是否落实、提醒约谈事项是否重视、告诫约谈事项是否整改,都要逐一跟踪问效,确保落实整改到位。
重点做实“三本账”,即建立约谈工作“年度账”,明确规定:市委书记每半年对市委常委、其他地级领导、县区党政一把手、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约谈一遍;市纪委书记主要对发现的问题开展约谈,每月不少于10次;区(县)、各部门领导班子按照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范围和次数开展约谈。建立约谈工作“明细账”,市纪委向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发了统一印制的《领导干部约谈工作台账》,各级各部门班子成员及其中层以上干部,按照“一次一登记、一谈一登记”的要求,详细记录每次约谈的时间、地点、被约谈人、主题、主约谈人员和约谈内容等。建立约谈工作“汇总账”,市纪委按月统计汇总工作约谈、提醒约谈、告诫约谈数据,每季度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晒账”一次。
严格做到“三防止”,即防止约谈统计凑数,以各单位上报的月统计数据为准,按约谈台账记录,一项一项、逐人逐事进行比对核实;防止约谈一谈了事,明确约谈不能代替纪律审查,也不能把约谈当做一种问责手段,对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违纪违规问题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约谈了事;防止约谈回避矛盾,解决有些单位不分性质、不分重点、重复约谈的问题,做到开门见山、一针见血。
通过约谈,压力层层传导,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进一步得到明确,以上率下,履职尽责;中层干部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深感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重大;普通干部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与自己紧密相关。
通过约谈,指出被约谈人在执行政策、规定、遵守党纪条规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提醒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做好,从具体问题入手,在细微处用力,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干部们普遍反映:尽管过去也一再强调纪律,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纪律就在身边,遵守纪律就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对纪律抱有一种敬畏感,绝不敢越雷池一步。(兰纪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