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加大巡视监督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图为浙江省委第四巡视组查阅被巡视单位相关材料。王铿 摄
以权经商、利益输送、“塌方式”腐败……9月下旬,浙江省级媒体连续刊播了省委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晒出一张张“问题清单”,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认真贯彻中央巡视工作部署,按照“敢于碰硬,发挥震慑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要求,发挥巡视监督的尖兵和利剑作用,全面推动实现全覆盖、强震慑。
方式创新,确保实现全覆盖目标
巡视组来了!秋分时节,遂昌县百姓多了一份期待和振奋。居民陈国宏找来9月23日的一份当地报纸,仔细记下上面刊登的巡视组联系方式。
“一个电话,老百姓就能把意见反映到省里。”陈国宏说,从电视报刊上获知,每天8时到20时,巡视组都受理来信来访,主要了解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情况,“我们拭目以待”。
陈国宏期待的,是浙江省正在开展的今年第四轮巡视工作。按计划,年底前,省委巡视组将完成对所有市、县(市、区)巡视全覆盖。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纳入巡视监督范围的省委管理单位有305个,为完成巡视工作全覆盖目标,从今年开始,全省加快巡视节奏,将常规巡视由每年2轮增加到4至5轮。在确定巡视任务时,将一些问题反映突出、多年未巡视且职责权限大的单位,列为巡视首选对象。
“巡视组‘一次一组建’,根据任务要求,还会抽调年轻后备干部和审计等专业干部参加。”该负责人介绍,巡视组组长一次一授权。组建巡视组长人员库,按照10个巡视组组长的一定比例建库,除现有专职组长,还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充实到人员库中。同时,出台省委巡视机构回避办法,明确组长、副组长二次巡视回避等机制。
在今年接连开展的对县(市、区)巡视中,浙江省采取“一托二”模式,一个组同时开展对两个单位、地区的巡视,突出对被巡视地区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的了解关注。
“对巡视中发现的不同线索,细化分类处置标准,确保件件有着落。”该负责人指出,对可能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以上的,按进一步了解关注、了解关注和建议参考三类,向省纪委提出分别相当于拟立案、初核、暂存的处置建议;对需要给予调离岗位、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的,向省委组织部提出组织处理建议;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的轻微问题,经省委领导同意,由省纪委副书记或委托所在市、县党委主要负责人约谈当事人。
去年10月以来,通过巡视移送的问题线索,全省共立案查处厅级干部6名、处级干部101名,对23名厅级干部和63名处级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
铁面巡视,剑指问题晒清单
“有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如实汇报,就是渎职。”
记者梳理浙江省委巡视组近期反馈的“问题清单”,发现“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关键词,几乎出现在每次反馈中,这些领域的腐败高发引起人们关注。
文成县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土地出让、房产建设和工程项目的问题,工程建设‘串标’问题突出”;临海市存在“土地出让领域寻租空间大,个别地块明显低价定向供地等问题”。
农村基层腐败现象,多次出现在巡视情况反馈中。温州市存在“农村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突出”;台州市存在“局部地区村梗地霸涉黑涉恶欺行霸市情况比较严重”。
选人用人问题历来为干部群众关注,买官卖官、带病提拔、超编制配备干部和“裸官”等问题,也频繁在巡视反馈中提及。金华市被指“干部超配、高配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湖州市吴兴区存在个别干部“带病提拔”、兼职取酬等情况。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宁波市被指“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担当、为官不为”;舟山市普陀区存在“酒局、牌局禁而未绝,有的单位违规购买购物卡、发放职工福利”。
一份“问题清单”,就是一本“病症诊断书”,指向的不仅是一些领导干部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也“把脉”各地各单位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力度。
“铁面无私,不留情面”,这是人们对省委巡视组的深刻印象。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扎实开展巡视工作,能更好地查明“病因”、找准“病根”、着眼“根治”,扎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从严要求,整改工作立说立行
巡视成果运用情况,直接影响巡视制度的生命力和震慑力。浙江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整合有利资源,巡视成果运用全省“一盘棋”。
省委常委会加强领导,每轮巡视结束后都召开省委“五人小组”会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听取巡视情况汇报,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研究和交办,推动整改。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对重要问题线索及时启动快查快办程序,及时梳理上报巡视报告、谈话参考、问题线索以及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等专报材料,为省委决策提供依据。
省纪委加大对巡视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查处力度,建立快速启动处理机制,推动短平快、高质量地查处。
……
对发现的问题,被巡视地区、单位边巡边改、即知即改。
目前,7个市和14个县(市、区)的巡视整改情况已向社会公布。
去年落马的宁波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洪嘉祥案,其线索正来自巡视。洪嘉祥曾长期主政慈溪市,其落马与插手土地出让和工程建设有关。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宁波加大查办力度,今年1月至4月查办土地出让、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腐败案件5件,查处党员领导干部9人。
杭州市委采取有力措施,结合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通盘交流,消化超配高配干部10名,同时调整干部63人,其中交流58人,占调整总数的92.1%。
针对“能人腐败”、“一家两制”、投资搭股等问题,台州市明确科级以上干部要清理投资搭股、经商办企业、参与资金借贷等3大类11项具体事项;温州市开展领导干部“一家两制”情况调查登记工作;舟山市对领导干部亲属利用公款存放谋利进行整治。
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全省通过巡视发现“四个着力”方面问题线索1131件,移交省纪委有关反映省管干部问题线索78件,移交被巡视地区纪委问题线索538件。(本报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阮蓓茜 汪志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