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把纪律挺起来严起来
“盱眙县政协原主席、党组书记赵长桂,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廉洁纪律,收受他人财物,其涉嫌犯罪问题和线索,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是江苏省淮安市纪委向地厅级退休干部通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时的一份通报。
“现在纪委的通报,‘纪言纪语’越来越多,‘纪律’成分越来越重。”一名干部感慨道。
这种变化,体现的是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变化:聚焦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淮安市纪委出台了《关于科学运用“四种形态”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实施办法》,分别列出21类适用情形、24种方式路径,推动实践“四种形态”具体化、规范化、实效化。
注重抓早抓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你们区‘政治清明’指数排名最低,区领导班子中也有人受到纪律处分,我代表市委对你进行谈话。”点出问题,直奔主题,这是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对该市某区区委书记进行预警谈话时的场景。
“我们创新开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指数评价,得分低的,要被预警谈话。”淮安市纪委法规和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该市有59名县处级干部、14个市直部门和县区一把手被廉政预警和约谈,1人被撤销党内外职务并行政降级,10人被取消提拔任用资格。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四种形态’,就是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绝不把违纪拖成违法,绝不让小错酿成大祸,最大限度教育挽救干部。”淮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葛平说。
淮安市纪委在问题线索处置上更加突出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去年以来,函询242次,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1189名党员干部进行廉政约谈,为187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了事实。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纪律审查力度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党委书记、校长花开功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近日,淮安市纪委通过“阳光纪检”网络平台发布一条消息,立即引起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短短的5天时间,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网友纷纷留言:“市纪委给力”“反腐永远在路上”……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凸显的是对违纪行为‘零容忍’的理念,决不意味着反腐败力度的减弱、节奏的放缓。”葛平说,淮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保持纪律审查力度,去年以来查处违纪问题1553件,立案数连续三年递增。
“‘大老虎’离我们太远,眼前‘苍蝇’却不时扑脸。”对基层群众来说,反腐不只是远处的热闹,更是身边的改变。
群众有需求,“拍苍蝇”势在必行。淮安市纪委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进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去年以来督办问题线索550件,问责追究662人,启动“一案双查”11起,倒查追责55人。
今年要用一年时间,集中火力打击“苍蝇”,围绕“六大纪律”列出40多项“负面清单”,对村长(村党支部书记)、所长、站长、校长、院长等“小五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专项集中整治。
用好反面教材,让“戒尺”威慑常在
“这些案例就发生在身边,真是‘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昔日朝夕相处的同事,现今却违纪违法,成为活生生的反面教材,让人警醒!”一位领导干部参加“三警一线”警示教育活动后如是说。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更让人警醒,十八大以来,淮安市纪委利用查办的案件,开展了以“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参观一次警示教育展馆、聆听一次警示教育报告、视频连线一次纪律审查现场”为主要内容的“三警一线”警示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实境教育中明纪守规,共有6.5万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
“我们连续3年在新年上班第一天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电视电话会,市委书记向全市党员干部敲警钟,相继拍摄《权力的迷途》、《权力的蜕变》、《权力的放纵》警示教育片,每年编印1本严重违纪违法市管领导干部忏悔录,通过‘组合拳’,放大纪律审查的综合效应。”淮安市纪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
这些,都对违纪者形成了强大心理震慑,仅去年以来,就有5名严重违纪违法县处级领导干部到市纪委主动交代问题。
纪律教育不仅要创新方式,更要走心。去年11月起,淮安市12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陆续收到《漫话新规》手册,淮安市纪委首次采用“漫画图解+正面倡导+案例重现+综合点评”方式,对两项党内法规进行解读。(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