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巡察利剑为政治生态拔“钉”清“障”
“市县两级共巡察282个党组织,移交问题线索983条,立案审查247人,党纪政纪处分22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5人。”这是2017年福建省三明市县两级党委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联动巡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后一公里”发力的“成绩单”。
三明市委立足政治巡察,市县两级边学习边实践、边规范边提升,按照“定位准、方法活、运用快”总体思路,全面对标看齐,上下联动,异地交叉,由点及面,着力锻造监督执纪“利器”,为政治生态拔“钉”清“障” 。
定位准,“一盘棋”统筹推进
“党内组织生活不严肃,不重视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出现党费漏缴、少缴的问题……”去年12月10日,大田县委巡察办主任张春桃到一县直单位反馈党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清单”。
此前,该县派出10个专项巡察组,同一时间对全县18个乡镇党委、80余个县直单位党支部开展落实党内组织生活专项巡察,以“关键少数”引领各级党组织的“绝大多数”。专项巡察共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员管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近600个,提出处置意见建议430余条。
这是三明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的一个缩影。实践中,三明市精准定位政治巡察,重点巡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聚焦“三大问题”,紧盯“三大重点”,既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又剑指问题、倒逼改革,把管党治党责任压力传导至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坚持基层导向,紧盯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三明市县巡察工作的又一重点。每轮巡察都下延一级,全面延伸巡察至各乡镇所辖村及所有基层所站。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雁过拔毛”“小官巨贪”等基层“微腐败”问题664个,党纪政纪处分143人。
此外,三明市还建立市县联动、定期研究汇报、问题线索处置、成果运用、巡察干部管理监督5项巡察工作机制,“点线面”结合,“一盘棋”统筹推进,为市县巡察工作路径优化提供制度支撑。
方法活,“一揽子”创新举措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此次县域交叉巡察是一次尝试,实施异体监督,打破人情藩篱。”今年1月11日,三明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游宇飞在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党组织交叉巡察动员会上表示。
随后,市委派出12个巡察组相继进驻开展工作,从1月中旬开始,时间20天左右,重点查找“车霸”“路霸”背后充当“保护伞”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
越是基层,地方越小,熟人越多,以往本地、本系统巡察人亲、人熟等因素影响,“巡不深、察不透”的问题屡见不鲜。如何破除“熟人社会”的羁绊?
三明市在总结上下联动、提级交叉、划片交叉等巡察工作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领域,采取统一调配、一次一授权、县域人员交叉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关系网、人情风干扰。
“‘交叉巡察’既让巡察人员甩掉‘人情包袱’,心无旁骛地‘当包公、唱黑脸’,还大大提高了群众对巡察工作的信任度、参与度,拓宽了问题线索发现渠道。”三明市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
同时,三明各县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探索巡察工作的方式方法。宁化县坚持每天“一例会一研判一日志”,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办信访、访群众等形式,发现线索,查找问题;大田县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运用日常巡察这一“短平快”方式,做到小过即问、小错即纠,驰而不息正风肃纪。
方式方法的创新,使三明市县巡察工作内涵更加丰富,巡察“显微镜”“探照灯”作用得以进一步彰显。
运用快,“一体化”提升实效
“异地搬迁扶贫资金12.7万元已拨付到位。”“因对造福工程款发放对象把关不严,给予阳春村主任警告处分……”2017年4月,大田县吴山乡纪委向县纪委递交了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整改报告。
报告离该县对两个市级贫困乡启动扶贫领域机动式专项巡察,不到20天时间。
精准扶贫问题快巡快移快处,得益于三明市县实行的边巡察边反馈边移交工作机制。巡察结束,建立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清单,实行台账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工作见人头、见数字、见成效,取得较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政治巡察能否取得实效,发现问题是基础,成果运用是关键。”三明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6年11月22日,三明市结合涉农资金“最后一公里”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市委又派出三个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组。根据巡察发现问题线索,市、县纪委共立案查处1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1人。
清流县采取“1+1+X”报告方式把好巡察反馈关。每轮巡察结束,巡察组在一份综合报告、一份问题清单的基础上,还形成若干份反映普遍性问题的专项报告,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
“下一步,三明市将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政治巡察,密切对接省委巡视工作,推动构建巡视巡察一体化监督网络。”三明市委巡察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打破行政界线,实践县域异地交叉巡察,破除同体监督难题,充分发挥巡察的震慑、遏制、治本作用,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三明”提供坚强保证。(三明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