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监督探头“逼视”慢作为
【清廉网】(张少华 周艺贞)“你知道工资被拖欠找哪个单位反映情况吗?“找人社局呀!”“是否知晓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晓得,我还记写在随身本子上呢!”……
5月26日,福建省平和县纪委监委驻县人社局纪检监察组督查人员来到该县部分在建项目工地,与农民工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实地督查项目一线干部作风问题。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日前开展“点题整治”活动的一个缩影。据悉,5月21日,平和县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条题为《漳州市平和县纪委监委公布“点题整治”项目及监督举报方式》的信息,公布“整治在建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问题”等21项群众诉求集中的整治选题,接受社会大众监督举报。
督查人员每到一处项目工地,都详细询问了解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环境安全等权益保障落实情况。“监督要接地气,不能‘遥控指挥’。相比于听汇报、看报告,到现场一线监督更能精准发现问题。”督查组张组长强调说。
“你叫什么名字?”在林语堂故居文化核心区工程项目现场,张组长询问一位来自四川泸州的农民工。
“曾某英。”
“什么时候来平和打工呢?”
“去年12月。”
问完话,张组长翻开项目施工方提供的工资发放名册进行比对,发现了问题:“咦,你的名字出现在10月份的工资发放名册上,怎么回事?”
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蔡某某见状,冲着曾某英说:“你是不是记错了?去年10月,你已经来做过地基填平工作了。”
这份花名册是真是假?蔡某某的激动言行,引起督查干部警觉。
“台帐是否造假?你实话实说。”张组长直面问题、一针见血道。始料未及的逼问,让蔡某某手足无措,无言以对。一旁的监理方会计人员代为解释,说是登记时没有核对清楚人员姓名。
“那好,你就讲一讲怎么登记的。”张组长不依不饶。
在督查人员追问下,监理方会计人员最终承认了没有实时登记工资发放情况、临时补做台帐应对检查的事实。进一步了解得知,曾某英确实于10月份到该项目工地做过几天地基填平的活,之后随工程队去了其他工地,没有把这个短期工记在心上。
“你们这就是形式主义和慢作为!民工忘了自己的岗位流动情况,你们用工单位可不能忘!”张组长严肃批评了项目施工方和监理方,并直指要害道,“试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劳务纠纷,追查责任时怎样精准找人?怎样精准界定相关人员监管职责?更别说,现在还是疫情不稳定期,必须确保新冠病毒疫苗应打尽打、不漏一人,尤其要盯紧外来务工人员的活动轨迹,切实做到时时跟踪、处处留神,时刻不离监管视线。外来务工人员登记日期出错,貌似小事,实为大事,这是责任心问题,也是作风问题。”
项目施工方和监理方虚心接受了张组长的批评,表示下不为例,今后将以此为戒进行彻底摸排整改,做实做细用工安全监管每一项工作。
督查结束后,督查组迅速组织召开问题反馈整改会议,就此次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责请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反思反省,检视监管履责不到位之失,提出明确整改要求。
问题导向鲜明,监督才能精准。奔着问题去,是监督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平和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按照“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的总体思路,集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点题整治”所涉领域除在建工程项目外,还包括教育、卫生、民政、环保、市管、城管、政法、农业农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