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兵说廉】周恩来要写“错误录”彰显伟人风范
在建党90周年前夕,单位开展“忆党史,展未来”系列活动,有位老同志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周恩来同志的一段往事:1961年,周恩来和陈毅到上海视察时,有位同志建议周总理写一本书。总理爽快地说:“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的错误。”接着,他又风趣地说:“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人建议他写本回忆录,是想让他写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宝贵经验记录下来,但周恩来同志却要写“错误录”。这说明,他把错误与功绩都看成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周恩来要写“错误录”,深刻反映了共产党人胸襟坦白,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一则一、二则二,不隐瞒,不回避的高风亮节。
在这个方面,毛泽东等老一辈子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千人大会上行脱帽礼,向在整风中戴错帽子的同志鞠躬道歉。陈毅同志也是知错就改,主动承认在1946年在指挥淮北泗县战斗所犯的错误,他在给八师领导的信中写道:“我从来不向敌人低头,但对自己的同志,我常作自我批评,很愿意低头认错。”在人生的征途上,错误的教训往往显得更深刻、更珍贵、更有价值,有时吸取一次错误的教训,要比吸取多少次成功的经验还大。正如恩格斯所说,“要明确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老一辈革命家主动认错,知错就改精神,是提高党的战斗力,推动中国革命胜利走向胜利的无价之宝。
但是,我们有些共产党人,尤其是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往往是只讲“过五关、斩六将”,却不说“走麦城”,他们是讲成绩长篇大论、生动具体,讲缺点、错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即使提到一点问题、错误和缺点,也总要强调历史原因、客观原因、他人原因,“一推六二五”,不愿作自我批评,检查个人责任。有的官员刚上任时,与商人、老板打交道还是相当谨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耳濡目染那些商人、老板出则宝马香车、入则豪宅别墅、吃则山珍海味久了,不免心理失衡,为不能大把赚钱而郁闷。由不能及时听到批评的声音,反对的意见,对自己的问题浑然不知,甚至把缺点当成优点来发扬光大,慢慢走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最终被糖衣炮弹所击中。就是需要我们具有周恩来同志那种勇于写一部“错误录”的精神,严于解剖自己,及时修正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在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中不断前进。
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永远正确的人,连最伟大的人物也不例外。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马列主义水平很高,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者,考虑问题仍然有忽略、失算和错误的时候。所以,一个党员主动亮出并揩去身上的污点,使自己和别人都从中吸取教训,警戒这类污点再度染身,同样是为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相反,对错误包来藏去,在党内藏垢纳污,那才是十分可怕和危险的。
周恩来勇于写《错误录》,还在于能够接受群众的批评帮助和监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的人总以为自己一贯正确,生怕写上自己犯过的错误,会在下一代面前丢面子、失威信。事实恰恰相反,知道自己的错误和挫折,与知道自己的功绩和经验,同样都是极其宝贵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起来,在拒腐防变的斗争中无往而不胜。(孙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