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淡化权利
权力观决定利益观,利益观最终体现权力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现实社会中,权力是柄“双刃剑”,用的好,可以使“持剑者”功成名就,泽被众声;用的不好,轻者贻误单位工作,影响个人进步,重则祸国殃民,自毁其身,损害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宗旨,努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努力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一个根本问题。下面就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淡化权利谈几点看法。
一、摆正权利位置,树立公仆意识
任何一种权力都是由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赋予并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并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得其权,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还是谋取私利,不同的思想观念,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章指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的权力在本质上来源于人民,只是受人民的委托和授权,代表人民群众来管理和行使权力,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义务,不能把人民的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把挣权作为谋利的基石,千方百计跑官、要官、甚至买官,对于权力的崇拜可以说是到了极致。比如,在农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有些人想当书记、村主任,不惜一切代价搞关系,大搞宗派势力,拉小山头,打压异己,买选票,离间人民群众的关系。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得到的权力谋取个人的私利。这些人一旦掌了权,很快就会染指集体财务,处处事事从私利出发,有利可图,蜂拥而上,无好处可捞,就消极应付;特权思想严重,带头违反村规民约,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搞搭车收费,收了钱又不给群众办事,人为加重农民负担,巧立名目,大搞权钱交易,成为小团体既得利益的保护者。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道理。要淡化权利观念,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以公仆精神替代“官本位”思想,不追名逐利,不贪图虚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以焦玉禄、孔繁森为学习的楷模,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知职图进,知责思为,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二、坚持以民为先,树立责任意识
权力来自于人民,决定了权力的服务对象也是人民,“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没有人民的权利,就没有领导干部的权力,权力要服务于权利。因此,必须首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懂得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有些人在权利观问题上,还存在着各种模糊的认识,把人民交给的权力,错误的认为是自己的,误解为自己捞取利益的资本,功利主义严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忘记了党的基本原则,忘记了党和人民托付的历史责任。淡化甚至否定权力源于人民,把权力当成商品,当成等价物搞权钱交易。成克杰、胡长清、李真就是这种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典型。这些人最终会被群众所唾弃,成为人民的罪人。
位尊不泯公仆心,权重不移为民志。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法纪意识,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工作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高尚的品格、优秀的业绩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严禁以权谋私,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在权利平衡上,向来就有贡献和索取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脏枉法,搞的身败名裂,究其原因,是他们思想上腐化堕落,丧失了党性与人格,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葆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就必须做到“三思”、“四慎”,用好“四法”:
“三思”:一思以金钱、美色开路之人来者不善,要清楚地认识到他看重的是你手中的权力和你所处的地位,要做的是用你手中的权力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否则,他怎肯让你在经济上占便宜?二思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把它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做到政治立场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淡化,大是大非不糊涂,增强免疫力。三思共产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多干有利于人民的事,做一个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四慎”:一慎欲。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私欲不能放纵,视富贵如浮云,过好名位、权力、金钱、美色、亲情五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二慎权。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应该慎之又慎,如果失职、渎职甚至滥用职权,就是对党的背叛,对人民是犯罪。要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三慎微。反腐拒贿必须从点滴做起,从“细微”的地方做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大的错误都是由小过小错堆积引起的,任何贪污受贿行为,大都是从“一瓶酒、一条烟”这样的小事开始的。四慎独。慎独方能立德,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坚守自己一尘不染的思想阵地,努力在那些看不见的事情上做到固本守节、清正廉明。在金钱和贿赂面前,要用好“四法”:
一是婉言谢绝法。对朋友、同事、老乡,亲戚等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述利害,婉言谢绝。二是严辞警示法。对难以推辞者,要向其讲清有关规定,使其明白这样做于人于己均无益处的道理,责令其收回。三是拒之门外法。对不听规劝、不计后果的行贿者,要毫不客气的将其拒之门外,宁可伤和气,也不要丢失原则。四是上交组织法。对由家人代收或当场未察觉的贿赂,应毫不犹豫地上交组织,由组织正确处理。
四、克服不良习气,树立监督意识
党员领导干部要淡化权利,并不是说要放弃或放松对宪法规定权利的追求,对国家和人民的权利应积极的维护,对自己的应有权利也要争取,这是一个公民应该做的。我们所说的淡化权利,指的是领导干部要淡化争权夺利的思想,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共产党人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的权利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近年来,之所以有许多党员干部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刻理解权利观这个问题,在行动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沾染了不良习气和腐朽的东西,在党内缺乏有效的监督。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位高权重,言行举止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要有强烈的监督意识,时刻接受党内的监督、法律的监督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才能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并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有极少数领导干部监督意识淡薄,不愿意接受监督,喜欢听奉承话、恭维话,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麻木不仁,有的给批评者“穿小鞋”,行报复。这样下去,使权力失去了监督,必将成为腐败的权力,此类人必然会走向犯罪的深渊。在监督问题上,领导干部要有坦荡无私的胸怀,有潇洒宽厚的风度,不仅要乐于接受别人的监督,而且还要监督好别人。
五、规范官德言行,树立表率意识
官德即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它可展示为公、宽、舍、勤、仆五种居官德行。公,即居官无私,秉公办事;宽,即光明正大,胸怀坦荡;舍,即党和人民需要时放弃、牺牲个人利益;勤,即勤劳、勤俭;仆,即以民为本,官是仆。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是决定领导影响力的根本要素。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就要具备五种居官德行,做出榜样。只要上级为下级真正作出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抓落实,一个地方的风气就会正起来,权力就能得到正确使用。
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能以权谋私。要在“抓”字上下功夫,一要抓教育,二要抓制度。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制度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要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运行权力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推进权力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责任制,使权力的运作真正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形成正确运用权力的浓厚氛围。
总之,每个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淡化争权夺利的权利观,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自己私利、人民利益三者的关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知荣明耻,认真践行“三个代表”,以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李建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