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宜君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年活动”为突破口,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落实年活动”为抓手,严格按照“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的惩防体系要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构建了横向到到边、纵向到底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机制
县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规划,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及党的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在每年的县委工作会上,对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当年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与10个乡镇、5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累计260余份,同时,印发了《宜君县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工》、《宜君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工》,并落实了分管领导、牵头部门、承办单位和工作人员。各乡镇、各部门能够按照县委统一要求,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延伸到村级和基层站所,夯实责任,细化任务,在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营造了规范有序、稳步推进的崭新工作格局
近年来,宜君县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加快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制度落实,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年”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落实年”活动的要求,认真抓好省、市“十二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一是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全面完成。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于2009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共选举监委会主任178名,其中女主任5名,党员主任63名,委员412名。为了保证监委会规范运行,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在选举工作结束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村民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就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办工场所、工作职责、制度建设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1年,县财政已将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良好运行。二是联签会审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3月,宜君县在全市率先推行了财务联签会审制度,各乡镇、各部门都能按照文件精神要求,研究确定审批人、审核人、财会联络员报县纪委审批备案后,县会计核算中心严格把关,各类票据须经审核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报帐。实行财务联签会审以来,全县143个部门及其下属、10个乡镇、178个行政村全部实行财务联签会审。乡镇2000-5000元的经济业务除由上述人员联签后,还应由书记把关签发后方可报销,重大支出由乡(镇)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并附会议纪要方可支出。村级财务由村主任、村支部书记联签、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盖章报乡镇核算中心审批后方可报销。三是领导干部挂牌接访工作富有成效。在推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中,县纪委积极实施,并就领导接访范围、接访程序等进行了公示。同时,将10个乡镇的点名接访工作拓展到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目前,县级设有纪委(纪检组)的部门也全部开展了此项工作,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合理诉求,全县越级上访事件明显减少。四是述职述廉制度推行效果明显。三年来,共有25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向县纪委全委会述职述廉,县纪委委员对述职述廉对象进行了询问,县纪委委员、邀请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共计26人对述职述廉对象进行了测评,并现场公布了测评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铜川日报、新华网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五是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全面建成。截止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104.96万元,改建乡镇机关食堂9个,食堂用房达到3间以上;完善了食品安全、卫生及饭菜价格标准等制度;公务接待建立接待审核报销、接待登记等配套制度,定期对外公布接待费用收支情况。据初步统计,2010年实行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以来,共计节约公务经费23万余元。六是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全面铺开。按照省市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镇纪委办案协作区制度的通知》,成立领导机构,并按照就近及便于工作的原则将全县10个乡镇纪委分成三个办案协作区,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目前,办案协作区部分工作人员已参与办案,效果良好。七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全面推进。成立了以主管县长担任组长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至2010年底,全县10个乡镇已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配送企业已为乡镇卫生院配送药品15次 300余种,配送药品金额50余万元,村级卫生室实施工作达到80%以上。
(二)认真办理群众信访举报,严肃查处违纪案件。以实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为契机,大力开展县级领导大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活动。一是利用县政府网络信息平台,开设了书记、县长信箱,接受群众的投诉。自开设信箱以来,共收到投诉106宗,答复86宗。二是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了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办等8个工作流程。三是始终坚持“有案必查,执纪必严”的方针,进一步规范了办案措施,拓宽了案源渠道。截至目前,全县接访 150件,初核145件,转立案3起,结案3起,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38万元。
(三)部门和行业作风得到进一步好转。一是每年年初,积极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促使机关作风明显好转。二是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重点,加强对教育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纠正了个别学校乱收费行为,查处教育违规收费16个,没收违规资金4.28万元。三是严格招录考纪律。先后对教师、医务人员招考录用和高考、中考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严明了纪律,杜绝了招考、招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四是扎实推进行风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各行业、各单位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依法执政水平。
(四)狠抓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源头预防和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积极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集中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下发整改通知,有效推进了政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二是加强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有关部对重点项目资金、重大项目投标、招商引资和政府采购等进行了监督检查。三是严格治理“小金库”。抽调相关人员,深入乡镇、部门以及下属事业单位进行检查,检查涉及资金近千万元,查阅票据万余份。对不规范的财务问题进行现场纠错。五是强化惠农政策落实的专项检查。每年对10个乡镇、13个成员单位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救灾救济款物、社保资金、农村合疗报销等事项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并化解矛盾15件。六是加大对民生工程的专项检查。2010年,县纪委成立了两个检查组,集中对农业、林业、教育、卫生进行了执法检查,共查出违规资金35万元,纠正处理不合理事项11项。
(五)加强对权力监督,取信于民。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加强了对新提拔干部的监督管理。每次干部任用,从考核提名到考察,纪委全程参与监督。二是加强了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几年来,先后对 4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审计,占应审计总人数的92.5%。三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关键部位的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强化对《准则》中“五十二”个不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四是“三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轻微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实施警示训诫,《工作规划》实施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先后对30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警示训诫。
三、明确职责,团结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强大工作合力
惩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团结协作才能确保该项工作的全面完成。一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都能及时安排部署惩防工作,坚持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都能结合各自的分管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积极组织和参加分管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并在实际工作中督促落实。截止目前,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组织研究和参加分管范围的反腐倡廉工作 70次,人均5次。三是根据《任务分工》,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都能认真履行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协作,认真研究解决各自承担工作任务进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在今后的工作中,宜君县纪委将进一步认真执行反腐倡廉制度,健全完善权力制衡与约束机制,开展各类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任务落实,提高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作者:李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