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备的三个基本素质
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是现阶段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进一步实现领导干部作风好转的重要举措。
一、勤政为民,关注民生,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本 。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领导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要做到勤政为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其次要有群众观念。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感知群众冷暖,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第三要善于实践。将自己的职位作为服务人民的平台,在任职时间内,为民尽责,多干为民、利民的实事,多办解民忧、解民困、解民难的好事。
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领导干部的为事之道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现实选择。要在增强发展能力上下功夫。首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体现在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上。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城乡发展、工农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领导干部应以此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贫困阶层的关注度,通过收入水平的和谐、生活状况的和谐、利益关系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第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体现在狠抓推进落实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求真务实。只有求真务实,各项工作才能富有实效。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千头万绪抓发展,千抓万抓抓落实”,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要从实际出发,不搞短期行为,不急功近利,凡是普遍赞成的、又是看准的事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克服把说当成做,把说过了就当做过了的毛病,做到不必说到,但说到定要做到。要坚持深入实际,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落实工作上,放在需要干好的事情上。
三、严于律己,廉洁清明,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基。作为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要坚持为民用权、依法用权、依职用权,真正把权力用在促进发展、推进事业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上。领导干部都要模范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慎言、慎行、慎权,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生活上的清白。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切实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要牢牢守住思想道德“底线”、党性原则“防线”和法纪法规“红线”,做到以自重铸品德、以自醒管小节、以自警慎言行,使自己的为政形象,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社会评说。领导干部,只有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自己的从政之本,为事之道,立身之基,并时刻以此来规范自己、检点自己、警醒自己,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人民公仆。(弥勒县巡检司镇政府 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