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济阳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地方换届工作的纪律保障,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今年农村“两委”集中换届之时,为避免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推进,山东省济阳县围绕该县农村“两委”领导班子现状、选举中易发多发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剖析,并就做好今年“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农村“两委”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现状分析
农村领导班子状况。山东省济阳县共有850个建制村,841个村党支部,绝大多数村领导班子是好的,但部分村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两委”关系不协调的7个,宗亲、派系问题突出的3个,干群矛盾突出、多次发生群体性上访的1个。
村干部队伍现状。济阳县共有村干部2759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为91.6%,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为77.6%;少数民族干部60名,占干部人数的2.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04名,占干部人数的3.7%,高中、中专学历的1553名,占干部人数的56.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103名,占干部人数的40%;两届连选连任的2480名,占干部人数的89.9%。
影响和干扰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问题分析
从对济阳县以往几届换届情况的分析来看,该县大部分村的换届工作开展较好,但也有个别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宴请等方式拉选票。选举前,通过宴请拉关系、争选票现象屡见不鲜;存在送钱或者送礼包贿选现象,且取证较为困难。助长这种不正之风的原因主要是,当前一些农民对村民自治的认识不足,小农经济思想严重,过分注重眼前利益,谁给的好处多就选谁。
宗亲、派系干扰选举。从以往几届选举来看,存在村级换届选举夹杂宗亲、派系利益关系现象,这些利益关系体现在,宗亲、派系成员用各种手段支持本宗亲、派系成员参选,而所支持对象一旦当选,便可为本宗亲、派系成员谋取利益,而敢站出来检举的村民为数极少。在选举过程中,这些人故意制造事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当面临落选时,他们就会故意找茬闹事,企图通过制造混乱推翻选举结果。
部分村新老领导班子交接困难。一是财务交接困难。目前,一些村集体收入较少,甚至是负债的。新任领导班子不愿刚上任就负债,因此,往往是只交接工作,不交接账目。时间一长,村账就成了“糊涂账”,并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隐患。二是“权力”交接不顺畅。个别“被选下去”的老领导班子,对交接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干扰新领导班子正常工作。
矛盾爆发相对集中。据以往情况分析,换届不成功或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村内遗留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有的是财务问题,村集体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往来多年不清,造成干群矛盾尖锐;有的是村务问题,个别村干部处事不公、办事不明,处理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够妥善;有的是领导班子自身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争权夺利,导致人心不凝聚、风气较差。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两委”换届往往成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对候选人恶意诬陷现象突出。一些想当村干部的、上届落选的或与村干部个人之间有矛盾的人,写信给各级领导或到信访部门上访,以诬陷村干部在村级财务、工程承包、土地征用、工作作风、村务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手段,给竞选对象设立障碍。
容易出现群体性上访。一方面,由于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不民主等问题,可能造成群众对选举结果不满意、不认可,从而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另一方面,少数落选的人动机不良,采取散布谣言、捏造事实等手段,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村民上访,以达到重新选举的目的。
加强和改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大对换届选举工作的宣传引导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相结合等形式,大力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和程序方法,让群众真正明白、积极参与,引导群众正确对待选举,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知道为什么选、怎么选。在选举之前,各级换届领导小组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介绍候选人的简历、工作能力、政绩等情况,让群众进一步了解候选人。
化解村内矛盾,稳定群众情绪。成立专门工作组,对矛盾较为突出的村进行细致排查,认真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和症结,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化解矛盾,稳定群众情绪。对搞宗族、派系关系的村,找准关键人物,通过多渠道、多方法说服教育,使他们摒弃狭隘观念,从本村的长远利益出发参与选举。同时,引导村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回顾任期目标完成情况,对没办好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如期完成,达到群众满意。此外,搞好选前审计。建议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审计小组,集中时间、精力对村级账目进行集中审计,明确债权债务,向群众公开审计结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给党员群众一本明白账,避免因财务问题引发新的不稳定情况,保证换届后能够顺利交接账目。
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可以分三类情况组织实施:一是对村情比较稳定、适于换届的,要及时安排、按期换届;二是对虽然有问题,但通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会影响换届的,要本着先解决问题、后进行换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换届工作;三是对村内情况复杂的,要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认真排查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为换届选举创造条件。
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将村“两委”换届选举列入基层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民政、审计、公安、信访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保顺利进行。
立足长远,做好后续工作。一是健全配套组织。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引导村干部、群众及时推选新一届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财小组等,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和人员队伍。二是组织好新老领导班子交接。乡镇党委安排人员,主持各村集体资产、财务的移交工作,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避免在交接过程中产生新的矛盾。三是搞好教育培训。重点围绕农村工作方法、发展思路等,及时组织新任村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进行培训。四是及时做好“落选干部”思想工作。乡镇党委应及时与落选村干部谈话,帮助他们正确对待选举结果,积极支持新领导班子工作,同时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任职期间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的,可给予适当补助,让他们“退”得安心,以确保新老班子平稳过渡。(作者刘建章系山东省济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