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作风建设中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领导干部更应自觉地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坚持与时俱进,改进思想作风和学风,树立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的形象。时下,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干部说自己最大的不足之一就是学习不够,最大的理由就是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但却发现越说这样话的领导干部越有时间参加一些迎来送往和娱乐活动,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须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和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本领。应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习惯,刻苦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本职业务知识,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着眼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坚持服务大局,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形象。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服务大局,就是讲政治、谋全局、顾大局,始终把本职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去谋划、去开展。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决抵制、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自己的职责与大局联系起来,有效地维护和促进大局。为了真正做到服务大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始终心系群众、执政为民,作为上级领导要多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基层要以身作则,拒绝一切迎来送往,多听听基层领导干部、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困难,不给基层领导穿“小鞋”;作为基层领导作风要踏实,不搞虚报浮夸,对待上级领导不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要敢于讲真话,如实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待群众要热情耐心,甘于奉献。不论哪级领导都要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认真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突出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发扬民主,改进领导作风,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形象。各级领导干部应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一把手”要摆正位置,做到当“一把手”不搞一手把持、当“班长”不当家长;领导班子成员要心胸开阔,从善如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做到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合力、生活上关心,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在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时,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同时,要时刻警省自己,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严格遵守《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更不为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
坚持严于律己,改进生活作风,树立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着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拉拢,受到腐蚀的危险性日益增大。既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也要在生活作风上过得硬。每位领导干部都要时刻警惕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防微杜渐,拒腐防变。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自觉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政治本色。(作者:莫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