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党的作风问题,关键是干部的作风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党的作风问题,关键是干部的作风问题。乡镇领导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团结和指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在基层代表着党和政府。因此,抓好乡镇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维护党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部分乡镇中,还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没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少数乡镇领导干部忘记了这一根本宗旨,没有正确处理好手中的权力,明里暗里做着一些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的违纪违法行为,堕落成腐败分子,受到人民群众的唾弃。
2、没有树立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意识。
最近几年,随着干部交流力度的加大,到乡镇工作领导越来越多,少数同志自以为,认为自己是上面来的,有本事、有能力,看不起周围的群众,不向他们学习,对不同的意见,不能虚心接受,乱拍板、乱决策,给经济发展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3、少数乡镇领导干部工作不扎实,作风漂浮,不愿深入基层,为村民办事。
有的同志在乡镇任职后,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化,不能及时找准工作的方向和位置,工作作风漂浮,两眼向上,两脚跑上,懒于下村组,即使下村组,也是走马观花,谈不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他们的工作方式就是开会发文件,下面的工作是有布置,无检查,对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虚于应付,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甚至少数领导干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工作,数着日子盼调动,混日子搞走读,把政府的公务用车当成自己的私车,跑出跑进,这样的领导干部,跟本没有心思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4、丢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当前,有的乡镇领导干部奉行老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错误的东西无动于衷,不批评、不制止,听之任之。结果是软化了原则态度,宽容了违纪行为,迁就了个人主义,助长了歪风邪气,在广大群众中,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是与少数乡镇领导干部放松党性修养,缺乏党性锻炼,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有关。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形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影响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加强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乡镇领导干部队伍,我们必须在作风建设上狠下功夫,使农村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1、强化教育,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乡镇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要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学习,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通过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的路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作为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乡镇领导干部,要情系农民,爱民、亲民,一切工作要以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为出发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决不能高高在上,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帮助村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出谋献策。
3、乡镇领导干部思想上要品行端正,处事为公,坚持原则,不能对歪风邪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老好人”。特别是乡镇领导“一把手”,在整个班子乃至群众中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因此,抓好“一把手”就抓住了乡镇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关键。
4、强化制度、监督措施,塑造一个廉洁务实的乡镇领导干部形象。
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督措施,使乡镇领导干部通过制度约束和各项监督来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要进一步强化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乡镇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规定等制度的落实。通过这些制度,使乡镇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肩负的责任,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成为一个热心为老百姓谋福祉的新型乡镇领导干部。(个旧市贾沙乡纪委 何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