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作风
一、作风关系兴衰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七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篇重要讲话抓住了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
作风是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气质的自然外露,是最鲜明而集中地反映人的基本精神状态乃至心理特点的外部特征。所谓“成于中而形于外”,思想是本质,作风是表现。
作风有好坏之分,好的作风,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引导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良好的风尚。而作风一旦败坏,则是是非颠倒,荣辱错位,正不压邪。
作风关系到兴衰,中国历史上既有桀以奢亡,纣以淫败的实证,也有因王朝励精图治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
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作风,并相互影响。而执政党的作风对社会影响最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二、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人民为什么支持、拥护和信赖我们党,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不仅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了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还因为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政策,都是通过党的作风体现出来的,都是靠党的优良作风去贯彻落实的。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党的三大作风,这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大公无私、先人后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言行一致,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先进性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党员干部不同于老百姓的显著标志。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革命胜利,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以巨大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创造了许多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党的作风建设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党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各行业的具体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锐意改革,勇于探索,敬业奉献,不计报酬,不辱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有许许多多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负重前行,超负荷工作,甚至牺牲了健康和生命;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严格自律,清正廉洁,用一身正气坚守着党性,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的斗争中,在关键时刻和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慷慨赴义。事实证明党在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越是危难关头就越是迸发出灿烂的光芒。也正因为是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取得突飞猛进,举世惊叹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在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上,还存在着种种不良作风。比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等。在作风不好的单位和部门,读书,学习理论,钻研政策的人少了,忙于庸俗的交际应酬的人却多了,有的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埋头干事的干部得不到关注,投机钻研,能送会跑的人却步步升迁;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长期得不致解决和回应,有限的财力物力却用在专给上级看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一边是生活困难,下岗失业,致富无门的群众或拿不到工钱的农民工,一边却是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大小干部专车或一掷千金的宴席;正直清廉,洁身自好成为“落伍者”,胆大妄为,生活糜烂却成为“流行风”;极少数干部甚至堕落到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贪污受贿,腐败犯罪的地步。
群众满意的是我们党的路线对,政策好,不满意的是一些干部的作风和腐败现象。我们应该明白,今天对我们党构成最大危害的不是别的,就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败坏的作风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气候和环境。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和作风。
三、作风建设要与时俱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良好作风。这八个方面的内容,既继承了党的传统和优良作风,体现了新形势下的任务和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必将为党的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时代在发展,我们党的作风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实现作风建设与时俱进的关系。我们党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党员干部受腐蚀,滋生不良作风的现实危险性在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这是因为,无论客观环境怎样变化,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变。
继承和创新是辩正统一的,如果以创新为由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离开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创新,所谓的创新就可能走到邪路上去。我们只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好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同时积极探索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路子,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风尚、新作风,不断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工作要同时抓。思想教育摆在党的作风建设的首位,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多数党员干部顶住了冲击,抵御了诱惑,经受住了考验,而少数人却成了金钱的俘虏,甚至变成了腐败分子,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千差万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参差不齐。因此,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和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本身也具有教育的力量,长期在严格的制度下活动,有利于培养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习惯,训练良好的作风。
继承优良传统和作风,实现与时俱进,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责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作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正气,抵御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党风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王世森)